[发明专利]电梯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107545.0 | 申请日: | 199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34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2-19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茂富;奥村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28 | 分类号: | B66B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以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电梯控制装置的速度控制。
近年来,由于功率电子学和微电子学的发展,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微计算机等的价格便宜起来并被广泛应用于电梯的控制装置。
参照图5及图6说明现有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5为现有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5中的电梯控制装置由微计算机(1)、三相交流电源(2)、与微计算机(1)和三相交流电源(2)相连接的电源转换装置(3)、与该电源转换装置(3)相连接的三相感应电动机(4)、与该三相感应电动机(4)相连接的轿厢速度检测器(5)所构成。
微计算机(1)是由基准速度指令信号发生装置(11)、运算装置(12)、全电压施加指令装置(13)所构成。其中,运算装置(12)的输入端与基准速度指令信号发生装置(11)及轿箱速度检测器(5)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电源转换装置(3)相连接。全电压施加指令装置(13)的输入端与基准速度指令信号发生装置(11)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电源转换装置(3)相连接。
图6为现有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中电源转换装置的电路图。
图6中电源转换装置(3)由接在三相交流电源(2)的R、S T端子与三相感应电动机(4)的U、V、W端子之间的10个晶闸管TH1、TH2、TH3、TH4、TH5、TH6、TH7、TH8、TH9及TH10所构成。
下面参照图7及图8说明上述现有技术实例的工作原理。
图7和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电梯控制装置工作特性的曲线图。
通常,运算装置(12)根据来自基准速度指令信号发生装置(11)的基准速度指令信号VP与来自轿箱速度检测器(5)的轿箱速度信号VT的偏差值,按下式
Kc·(1+T2S)/(1+T1S)
(式中Kc:增益,T1、T2:时间常数,
S:拉普拉斯算子)
计算对应的转矩指令值T,对增益和相位进行补偿。
电源转换装置(3)在转矩指令值T≥0时对三相感应电动机(4)作动力运行的转矩控制,在转矩指令值T<0时则作制动的转矩控制,从而使三相感应电动机(4)顺利地运转。
即、电源转换装置(3)在上行动力运行控制时使用晶闸管TH1、TH2、TH3、TH4、TH5及TH6,在下行动力运行控制时使用晶闸管TH7、TH8、TH9、TH10、TH5及TH6。而在上行制动控制时使用晶闸管TH2、(TH3)、TH7、(TH10),在下行制动控制时使用晶闸管(TH8)、TH9、(TH1)、TH4。括号内的晶闸管为全导通状态即作为二极管使用。
实际上电源转换装置的前面有一个图中未示出的点燃电路,该点燃电路在动力运行控制中进行三相控制,在制动控制中进行直流制动控制。即当T*>0时,控制动力运行一方的晶闸管的点燃角,而当T*<0时,控制制动一方的晶闸管的点燃角。从而由三相感应电动机(4)驱动的电梯轿箱能够平滑地加速、减速且能使停靠的精度良好。
全电压施加指令装置(13)用来使电源转换装置(3)动力运行一方的晶闸管全部导通(全点燃)。全电压施加指令装置(13)的指令仅在电梯全速运行时才发出(加速、减速或低于全速运行时均不发出),它是为将三相交流电源(2)的额定电压、额定频率施加在三相感应电动机(4)上而发出的。由此可以减低三相感应电动机(4)的发热量。
当电梯从全速运行(动力运行用晶闸管全导通)进入减速状态时,例如无负载上行、重负载下行时,电梯在减速过程之后将立即转为直流制动控制状态。
这时,电梯轿箱速度比基准速度指令信号要高,就是说即使施加三相交流电源(2)的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三相感应电动机(4)将仍然以高于额定频率的频率转动。
通常,电梯控制装置在由动力运行→制动或制动→动力运行转换时,要将晶闸管关断一定时间TOFF,这是防止电源短路的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7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