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蚊虫诱杀器无效
申请号: | 90107650.3 | 申请日: | 199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823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蒋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树毅 |
主分类号: | A01M1/00 | 分类号: | A01M1/00;A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蚊虫 诱杀 | ||
本发明是一种灭杀蚊虫类装置。
人体皮肤平时不断向外周散发微量的水、二氧化碳,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及其他微量化学成份,而这些二氧化碳及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如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是蚊虫叮咬人体时,吸引蚊虫趋向人体的化学成份。本发明是模仿人体皮肤,散发出微量的二氧化碳及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吸引蚊虫叮咬本装置之模拟皮肤,蚊虫吸到的不是血液,而是类似血清样含有强效杀蚊剂(如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的西维因)的液体,蚊虫一旦吸到极微量的杀蚊剂后即可被毒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1)吸引蚊虫叮咬本装置而毒死蚊虫;(2)由于本装置的特殊杀蚊法,不会使杀蚊剂污染环境,故对人畜安全;(3)可在室内、野外,长时间大范围大量杀死蚊虫;(4)此法杀蚊,使杀蚊耗费少。
本发明由二氧化碳发生器、模拟皮肤及框架三大部分组成。1、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产生。(1)物理二氧化碳发生器(如附图1所示),它由装有气态或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钢瓶1,带有开关2的连接钢瓶1与含有特殊氨基酸溶液瓶4的A玻璃管3,氨基酸溶液瓶4,连接氨基酸溶液瓶4与模拟皮肤之网状空隙11的B玻璃管5这四部分组成;(2)化学二氧化碳发生器(如图2与图6所示),它由装有高度可挥发性盐酸之玻璃瓶19,带有开关21连接盐酸瓶19与含有碳酸氢钠溶液瓶22之C玻璃管20,含有高浓度碳酸氢钠溶液之玻璃瓶22,连接碳酸氢钠溶液瓶22与氨基酸溶液瓶24之D玻璃管23,氨基酸溶液瓶24,连接氨基酸溶液瓶24与模拟皮肤之网状空隙11之E管25这六部分组成。高浓度盐酸挥发成氯化氢气体经C管20进入碳酸氢钠溶液瓶22,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HCl+NaHCO3→NaCl+CO2↑+H2O,产生之二氧化碳气体通过D玻璃管23,进入氨基酸瓶24,再通过E管进入模拟皮肤之网状空隙11。二氧化碳也可通过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2模拟皮肤6。由相连的表层7、中层9、底层12组成,材料为类似硅胶样具有软性与弹性的材料。表层7有密集排列而极其微小之孔8,该层厚度约为 2/3 mm,中层9为具有小平顶、内空、不相连的小圆形突起10构成,表层7与中层之圆形突起10的平顶相贴连,表层7与中层9之间围成的网状间隙11充满来自发生器的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通过表层之微孔8而渗出表层7,中层9厚度约为 2/3 mm。中层9与底层12之间围成的空间,则是用于充满类血清样,含有杀蚊剂的液体13(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当蚊喙叮穿表层7,中层9后就可吸到上述液体而被毒死。3、框架:由提手18、顶板16、侧板15、底板14及保护网17组成(如图1、图2、图6所示)。顶板16为该装置之顶,侧板15围住二氧化碳发生器,又作为模拟皮肤6之附着板;底板14为整个装置之底,模拟皮肤6外围,有钢丝保护网17,网眼可通过蚊虫,该网用于保护模拟皮肤6以免被硬物碰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树毅,未经蒋树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7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式特征向量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适配
- 下一篇:弹簧伸缩折叠式西瓜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