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气体混合物中脱除二氧化碳无效
申请号: | 90109635.0 | 申请日: | 199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12C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1/20 | 分类号: | C01B31/20;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混合物 脱除 二氧化碳 | ||
本发明是从气体混合物中脱除二氧化碳(CO2)的方法。
通常,工业上采用碳酸钾溶液脱除气体混合物中CO2(以下简称脱碳),由于脱除效率低,人们开发了改变碳酸钾溶液系统的CO2平衡分压,加快吸收和解析CO2速度的各种活化剂,其中包括各种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有机胺化合物,如美国专利号4,112,050的空间位阻胺以及英国专利号2,037,723所述的氨基乙酸和二乙醇胺双活化剂等等。目前,国内外大型合成氨厂的脱碳方法,大多是采用以二乙醇胺为活化剂的苯菲尔得法(Benfield)。采用有机胺活化剂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胺的氧化或受热降解,溶液有泡沫,药品损耗多,污染溶液,影响脱碳效果。
各种无机化合物为活化剂,不存在氧化或受热降解,如意大利GV公司提出的AS2O3活化剂是最早投入工业化应用的,并且具有缓蚀性,但是由于砷的剧毒性,已逐渐被其它活化剂所取代。英国专利号819215提出的硼酸、钒酸、亚砷酸、亚酸和有机胺以及美国专利号3,932,582提出的硼酸胺,是将有机胺和无机化合物一起作为活化剂使用的。西德专利号2,344,499提出的在碳酸钾溶液中添加适量偏硼酸钾和V2O5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是,其中V2O5也只是作为活化剂使用的,并且得出在硼钒配比中V2O5含量高,脱碳效果不好的结论。1986年,“华东化工学院学报”,Vol12,No5;543~552页介绍几种催化剂在热钾碱液吸收CO2的催化机理,认为[V2O5]≤0.15M有良好催化性能,但是,当[V2O5]>1.5M时,V2O5的催化吸收不再符合拟一级反应机理,因而认为V2O5与二乙烯三胺混合物的催化性能最佳。
以上文献中的V2O5都是作为缓蚀剂或活化剂或催化剂使用的,这与本发明直接以高浓度V2O5的钒酸钾为吸收一再生溶液是完全不同的。
碳酸钾溶液吸收CO2,首先是气相中CO2经气液界面进入液相,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如果溶液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结合H+离子,则吸收CO2的反应可以进行下去。通常认为溶液吸收CO2的速度取决于溶液中的OH-离子浓度,溶液中碳酸钾水解产生的OH-离子浓度仅为10-3~10-5摩尔/升,以致吸收速度缓慢。GV法脱碳溶液中的亚砷酸盐对式(1)有催化作用,一些有机胺是有机碱,相当于脱碳溶液中增加了OH-离子浓度。近来,埃斯莱里特(G·Astaita)等人从Lewis酸碱的化学理论观点出发,认为只要活化剂的阴离子上具有未共享电子对,就可以和CO2形成络合物,如果活化剂的碱性不太强,则生成的络合物又容易被水解,反应式为:
水解生成的“B”又重新络合CO2,从而起到传递CO2,加快吸收和解析的作用。
从以上反应看,都需要除去H+离子,才能使吸收CO2的反应持续进行下去。理论上每个摩尔碳酸钾只能结合1个H+离子,即相当于1个摩尔CO2。
作为活化剂的有机胺,每摩尔只能结合1/2摩尔CO2。
如果胺基甲酸酯水解完全,也只能结合1摩尔C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设计研究院,未经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9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新型表面轮廓线的纸浆筛及筛选机构
- 下一篇:缩径导向管成型的组合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