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氯化锌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0109674.1 | 申请日: | 199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763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彭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长 |
主分类号: | C01G9/04 | 分类号: | C01G9/04 |
代理公司: | 江门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少俊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氯化锌 新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生产氯化锌的工艺。
通常利用废锌料生产氯化锌所采用的原料包括:1、废锌料(例如废锌灰、锌渣、锌下脚料);2、盐酸;3、高锰酸钾;4、少量锌粉。其生产工艺如下:1、用盐酸溶解废锌料至饱和,生成氯化锌、水以及杂质(氯化亚铁、硫酸根、重金属等);2、将高锰酸钾加入上述溶液中除铁,同时加入氯化钡(或碳酸钡)除硫酸根;3、将锌粉加入上述除铁及除硫酸根后的溶液中置换反应除重金属;4、过滤后得液体成品氯化锌(若再浓缩得固体成品氯化锌)。应用上述工艺生产氯化锌的缺点是:用高锰酸钾除铁时沉渣多且成糊状,造成过滤困难。氯化锌回收率低;2、对置换除重金属所耗用锌粉较多,时间也较长;3、成品质量差及产品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生产工艺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生产氯化锌的新工艺。
本新工艺生产氯化锌所采用的原料包括:1、废锌料(例如废锌灰、锌渣、锌下脚料);2、盐酸;3、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4、少量锌粉。其生产工艺如下:1、用盐酸溶解废锌料至饱和,生成氯化锌、水以及杂质(氯化亚铁、硫酸根、重金属等);2、将双氧水加入上述溶液中除铁,同时加入氯化钡(或碳酸钡)除硫酸根;3、将锌粉加入上述除铁及除硫酸根后的溶液中置换反应除重金属;4、过滤后得液体成品氯化锌。
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除铁的主要优点如下:
用同量的废锌料,双氧水除铁比高锰酸钾除铁其沉渣减少50%以上,氯化锌液回收率高出10~15%,原因是高锰酸钾除铁时,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体里将铁氧化为三价铁的同时也生成不沉淀的二价锰氯化物,故需多用比常量高出一倍的高锰酸钾把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的氧化物,并沉淀析出,此外,由于沉渣多,过滤速度慢,造成部分沉淀析出的四价锰氧化物再溶解在溶液里生成不沉淀的二价锰氯化物,需再用高锰酸钾重复沉淀析出二氧化锰,造成恶性循环。用双氧水除铁时,双氧水加入酸性溶液里将二价铁氯化物氧化成三价铁氧化物,并沉淀析出,与此同时产生盐酸和次氯酸,因造成酸度过大,使二价铁无法完全氧化和沉淀析出,但当加入小量锌粉并不断搅拌时,生成氯化锌并降低了溶液酸度,使二价铁能全部氧化成三价铁并沉淀析出。由此,新工艺中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除铁,由于沉渣减小、氯化锌液回收率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并提高了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长,未经彭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96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纤维雕花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刷毛旋转的电动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