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动喇叭无效
申请号: | 90109676.8 | 申请日: | 199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5C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03 |
发明(设计)人: | 阪本充;岩竹克倭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可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5/00 | 分类号: | B60Q5/00;G10K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喇叭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汽车上的电动喇叭,更准确地说,是涉及一种这样的汽车喇叭,其中,一个带有一固定中央磁芯的电磁线圈和一个带有一可动磁芯的振动膜片装置两者都配置在一个外壳装置内,该外壳装置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安装在汽车的车身内侧,即它可在振动膜片装置打开或关闭电磁线圈触点的作用下产生一种警号声。
已知存在好几种类似用途的电磁喇叭装置,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特许公报1989年第88999号和第13099号中公开的这样一类电磁喇叭装置。
前一个申请所提出的一种电动喇叭装置的结构为:在该喇叭装置中有一个钵形壳体装置,在其上带有一个开口表面部分,该钵形壳体装置与一个对应的钵形盖体装置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方而固定在一起,和一个在其中央螺栓元件的一侧边带有一可动磁芯而在其另一侧边带有共呜器装置的振动膜片装置,该振动膜片装置的周边借助上述盖体装置的周边紧紧地环绕并牢固地固定在该壳体装置的对应周边上。由于这种结构,此种类型的喇叭装置的总高度往往较高,使之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安装地方或部位的限制。
后一个申请提出了一种类似的喇叭装置,但未采用这种盖体装置,这样便使该喇叭装置的总高度减少了盖体装置所占尺寸而变得低些。不过,在此情况下,由于共呜器装置公开暴露在壳体装置的表面上,它容易与铺设在汽车车身内侧的电缆或电线相接触。如果出现了这种接触,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交叉作用,共呜器所发出的警号声就会失真或被扼制。
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对此方面的某些改进,以克服这种结构性的缺陷和弱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已知类型的汽车电动喇叭的改进,其中,在带有一开口表面部分的壳体装置内配置有一个在其中心部位带有一固定磁芯的电磁线圈;还配置有一个在其一侧边带有一个可动磁心的振动膜片,以便形成一个用于在该固定磁芯和可动磁芯之间的振动的开口,而在该膜片的另一侧边带有一个与上述可动磁芯作为一个整体配合工作的共呜器装置。该电磁线圈和该振动膜片被设置成利用上述振动膜片的振动作用使上述电磁线圈的触点相互接触或脱离接触。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上述已知技术基础上改进的汽车电动喇叭装置,其中,上述振动膜片装置的周缘配置有一圈陡直的弯曲部分,该部分如此设计以便用作沿上述壳体装置的内周缘接合该壳体开口表面部分的底侧面,上述陡直弯曲部分以其周边边缘牢固地固定到上述壳体开口表面部分的周边边缘上。
在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喇叭装置中,其周边边缘上带有徒直弯曲部分的振动膜片由于完全容纳在壳体内侧,使接到振动膜片外侧的共呜器装置也可以容纳在该壳体开口表面部分的内侧。这样就使喇叭装置的总高度可低到所要求的范围,同时,也使得共呜器能够避免与铺设在汽车车身内侧的电缆或电线接触,因此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
此外,通过使上述振动膜片徒直弯曲的周边的边缘牢固地接合在上述壳体的周边边缘部分内,该周边边缘部分向内弯曲以形成开口表面,并且还通过在上述徒直弯曲部分的外周边和上述壳体的内周边之间提供一大小合适的开口,就可使喇叭的制造变得容易且成本较低。上面所述结构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这样能够稳定共呜器的振动作用,以确保其能持续发出一种警号声并增加其振动性能的持久性。
图1 是本发明喇叭装置的前视图;
图2 是沿上述喇叭装置中心线垂直截取的该喇叭装置的侧视图;
图3 是该装置对应图1的后视图。
在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附图中,本发明的喇叭装置包括:一个壳体装置1,该壳体装置具有内周边1′及开口表面部分10;一个电磁线圈2;一个固定磁芯3;一个装配螺栓元件4;一个可动磁芯5;一个振动膜片装置6;一个共呜器装置7;一个连接杆元件8;一徒直弯曲部分9,该徒直弯曲部分具周边边缘9′,壳体装置1具有周边边缘11,该两边缘间有一开口c;一接线端12;一固定元件13;一个可动元件14;触点a和b;一个支架元件15;一个螺母元件16和一个装配孔17。
以下将参照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可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尼可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96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