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伤创面单位面积细菌定量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90109787.X | 申请日: | 1990-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23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7 |
发明(设计)人: | 祁锋;李建秋;刘久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祁锋;李建秋;刘久春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A61B10/0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广厚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伤 创面 单位 面积 细菌 定量 取样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烧伤创面单位面积细菌定量取样器。
细菌感染是烧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细菌检查是烧伤临床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面单位面积细菌定量取样与测定是观察烧伤外用药、各种生物覆盖物治疗效果及判定创面感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要求医务人员通过烧伤创面细菌取样及测定及时反映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与选用药物提供参考。目前,国内外对烧伤创面单位面积细菌定量取样,通常采用比较简陋的“工具”,如利用现有的医用物品:棉签(参考文献:营原和行,定量的细菌检察法Medical Technalogy 1989;17(6):535)及国内普遍采用的普通纱布(参考文献:刘久春等,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6:1:66)以及磨去瓶底的青霉素药瓶法(参考文献:艾云峰等,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6:2(3):82)等。上述“工具”,它们即无统一规格、取样时又无统一操作方法和标准,并且不同程度地受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主观因素影响,因此,其取样检验结果误差大、不能为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甚至直接影响治疗。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烧伤创面单位面积细菌定量取样器。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压在烧伤创面上的搅拌筒,其内有一个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轮,位于贮液管内的定量生理盐水通过与搅拌筒相连的细管,流到搅拌筒内,电机启动时,驱动搅拌轮,将定量的生理盐水搅拌,使之与创面充份接触,达到予置时间后,将搅拌筒内的生理盐水,通过贮液管上端设置的,具有将其内抽空作用的注射器,抽到贮液管中,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a、取样准确率高,变异系数由目前的181.38%-200%降到67%;b、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c、贮液管和搅拌筒一次性使用,可避免交叉感染;d、规格及标准统一,便于商品化及广泛应用。
附图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外壳、2注射器推杆、3延时电路、K电源开关、4注射器壳体、5弹簧、6电机、7电池、8贮液管、9搅拌轮、10搅拌筒、11连通管、12塞子、WK行程开关。另外,为了方便操作及快速的将搅拌后的生理盐水从搅拌筒内抽到贮液管里,在贮液管上端的注射器壳体4底部与注射器推杆2之间设置一个弹簧5。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在生产时,贮液管8和搅拌筒10通过连通管11已经合为一体。定量的生理盐水在生产贮液管8时已装入其内,并且通过贮液管8上端的封闭薄膜和连通管末端的塞子密封。使用时,首先将贮液管8和搅拌筒同10同时分别插入注射器(封闭薄膜处插入)和电机转轴上,拔掉塞子12,打开电源开关K,将取样器压合在烧伤创面上,向下推压注射器推杆2,使贮液管内的生理盐水顺连通管11流入搅拌筒10内。当推压注射器的推杆2至注射器底部时,推杆2外周边压合行程开关WK,电机6启动,延时电路工作,取样器开始取样,搅拌轮9搅拌生理盐水10秒钟后,电机6停机(延时时间到)。此时,操作者将手指离开注射器推杆2,在弹簧5作用下,推杆2迅速向上弹起,由于负压作用,此时,搅拌筒10内的生理盐水通过连通管11抽到贮液管8内,取样器离开烧伤创面,用塞子12封住生理盐水,将合为一体的贮液管8和绞拌筒10-同拔下,完成取样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祁锋;李建秋;刘久春,未经祁锋;李建秋;刘久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97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