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机诊断检测卡无效
申请号: | 90109999.6 | 申请日: | 199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84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陆为民;陆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为民;陆柏春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轻工业机械专利代理处 | 代理人: | 王凯音 |
地址: | 310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机 诊断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的硬件装置,用于微型计算机维修中的诊断,检测及故障的定位。
目前微机的固化开机程序均具有自检的功能,但它检测到关键性故障后并不告知任何信息,而是失去控制并死机。这给这类机器的维修带来相当的困难。目前采用的较先进的诊断测试方法,一是修改微机的固化开机自检程序,使其在检测到关键性故障时不死机,而是驱动显示模块显示故障信息,将修改后的开机自检程序固化在EPROM中,用以替代微机原有的固化ROM芯片,同时用一套CGA显示装置和一单步测试电路组成一个简单的测试装置。由于该装置严重依赖一套好的CGA显示装置,检测程序的中间数据与结果均存放在CGA显示卡的存贮区内,与显示信息并存,因此它的工作条件要求高,检测结果不完全可靠,检测信息不完整,检测功能不完善,且操作复杂。其单步测试也只适合某一档次的微机,对其它档次的机器便无能为力。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某些微机的开机自检程序在检测一些关键性器件前总是往固定的I/O端口(AT/286/386为I/O端口地址80H,PC/XT为8255的PA口)写一些特征代码而设计一个捕捉这些代码并将其显示的装置。代码用发光二极管或数码管显示出来,最终显示的代码即故障代码。根据这个代码可大体判断故障出自哪一部分。由于目前许多微机和兼容机的开机自检程序并不往上述端口写特征代码,因此这种装置或卡的应用有相当的局限性,同时它是以代码的形式告知信息,很不直观,检测范围亦相当狭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可靠,完善,适用性广,显示直观,操作简便,能满足绝大多数维修需要的微机诊断检测装置。
微机诊断检测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一个由译码电路和EPROM组成的检测卡程序电路,完成使检测卡在被测微机一开机时便进入预定的诊断检测状态,执行对被测机器的各项诊断检测,并以直观的形式将结果显示出来。主要由2片27256EPROM组成,它们固化了64K字节容量的诊断检测程序,可针对从PC到386的各个档次的微机。
2.一个带有速度补偿电路的数据存贮电路,主要由一个静态RAM存贮器6116及控制器件组成。用以存放检测卡程序产生的一些中间数据与结果,并保证它们的高可靠性与准确性。是检测卡的关键电路。
3.由四个数码管组成的检测卡显示电路,用以当被测机器无好的显示装置时也能直观地显示诊断检测结果与故障信息。
4.一个由DIP开关及驱动译码电路组成的开关设置电路。主要完成对不同档次微机的区分和对显示方式的设定等。
微机诊断检测卡具有以下优点:
1:工作条件要求低。只需电源正常即可工作,不需附加设备。
2:故障显示灵活,直观。若被诊断机器有好的显示装置,则将诊断结果及故障器件显示于屏幕上;否则就在卡上的显示装置(数码管)上显示出来,非常方便。
3:由于该卡自身带有高可靠性能的数据存贮电路,检测功能十分可靠,完善,同时它能将微机开机自检与开机引导的每一步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因此检测更完整。
4:适用性广,可适用于所有的PC/XT/AT/286/386及其兼容机
下面通过一个微机常见的死机故障的诊断与检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的内容如下:
图1是诊断检测卡的结构框图。
图2到图8是诊断检测卡的逻辑电路原理图。
图9是诊断检测卡与被测微机的信号联接图。
从图1可看出,诊断检测卡是通过微机的I/O扩展槽与被测机器联起来的,由数据存贮电路Ⅰ(这部分电路见图2),显示电路Ⅱ(这部分电路见图3到图6),检测卡程序电路Ⅲ(这部分电路见图7),设置电路Ⅳ(这部分电路见图8)等四大功能模块组成。因此,当微机发生死机等故障时,只须将该诊断检测卡插在故障机器的任何一个I/O扩展槽上,根据机器的类型及显示方式设置好设置开关,将机器本身的ROM BIOS固化程序从插坐中拔出,打开机器电源便可对其进行诊断检测。现对各个功能模块分述如下:
图2为包含有速度补偿电路的数据存贮电路Ⅰ。其中:U1,U2,U3A,U4A,U12A为数据存贮电路,U5A,U5B,U6A,U10A及SW2组成其速度补偿电路3及控制开关4,原理及功能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为民;陆柏春,未经陆为民;陆柏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9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造眼晶状体
- 下一篇:应力型高双折射微孔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