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刹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00097.7 | 申请日: | 199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6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梁 |
主分类号: | B61H11/00 | 分类号: | B61H11/00;B60T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刹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惯性力刹车的装置,尤其适用于铁道车辆制动。
现在普遍应用的制动方式摩擦制动和动力制动都要把惯性动能转移丢弃,再另外加功耗能,为了加功施力装置的设置。又从许多方面影响了快速短距离制动的实现。
在现有的把惯性力直接应用于制动力源的技术中,查有实用新型专利“车辆的外伸滚轮式制动装置”(见法国专利FR2534207A;国际专利分类号为B60T01/04),它装有可伸缩的外伸滚轮,由手柄控制纲丝软索及滚轮叉子,在制动时将滚轮放落到地面与车轮靠紧相向运转。由于轮胎表面的摩擦、互相消耗能量,达到刹车的目的。由于它受到外伸滚轮与车轮接触靠近程度的限制,制动速度不易灵敏控制,当然不能应用于轨道车辆和车列的制动。
在利用惯性力制动技术中,最有价值的还是轨道车,在高速重载车列或在没有外制动力源的车列、车辆的制动中更是如此。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矿车列中,除牵引机车以外的车辆大多没有制动力源,查到的已有专利“矿车的自动刹车装置”(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87203839U国际分类号B61H11/02),它是由牵引机车开始施外力制动减速后,才能利用前节车辆的惯性力对后一节车辆依次减速刹车,但不能使每节车辆各自利用自身的惯性力单独作为制动力耗用,使整个车列同时施行制动,以实现更加快速短距的制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利用车辆和设备的惯性力自动刹车、快速、节能、构造简单的制动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进行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示意图。
附图3是摩擦制动元件示意图。
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在一个车辆的两个车轴上,装固有齿轮1和5,两车轴中间另加装二个轴,其中一个轴上装有传动齿轮2,另一个加装的轴上有齿轮3和4,齿轮3与齿轮5啮合,齿轮4与齿轮2和1啮合。由于齿轮3和4受到齿轮1和5的正反传动而作相反方向的转动,并分别装固在摩擦制动机构构件6和7上。装固在6和7之间的轴上的摩擦元件支座14(图3)上面有两个对置的有轴制动元件15,这种耐热耐磨的摩擦元件,可以是一种支座对置式椭圆制动蹄,完全由外力控制。
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制动机构6和7处于完全分离状态,当制动时通过操纵连杆控制摩擦元件转动角度,使6和7产生摩擦,由于作反向转动而相互阻力,车辆的惯性力互相抵销而刹车。
本装置还可以是如下内容:
在附图1中,这一摩擦制动元件也可通过装安在车轴上的离心控制机构,由车速和惯性力对其自动调节控制。在装固有齿轮5的车轴上摩擦制动机构一侧装有二个可离心摆动随车轴同转的离心摆锤(图中末示)摆锤与车轴间有垂向小轴。当车辆达一定速度时,离心摆锤旋转摆举,与车轴垂直,通过连杆拉动摩擦制动元件,实现自动刹车。当车辆低于一定速度或停止时,离心摆锤与车轴平行,不能拉动连杆,制动元件不发生刹车作用。此装置在车轮发生滑行时,因离心摆锤不能摆举而失去自动控制作用。
在制动技术中,制动元件要加力于制动的车辆,其惯性力抗制动的负担,会影响制动元件控制制动的效果,在本装置中,用齿轮将本身惯性力反向传动后,直接回收使用,使惯性力和刹车力直接相联,刹车力可按需自取,摩擦制动元件不负担刹车功力,专门控制制动程度即省力灵敏,又可规范操纵,实现了惯性力的制动,就能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粘着,获得尽可能短的制动距离,在车列制动中,由于车辆都各自使用本身惯性力制动,可提高制动波速,节省制动力能源消耗,此种方法的实施结构简单,适宜在现有的结构基础上改装应用。
此实用新型应用列举如下:
1、本刹车装置在现有矿车等轨道车车辆上的应用,现在矿车每节车辆均有两个车轴,可按照1图的结构在两车轴中间加装二个轴,并按图1安装齿轮与摩擦制动机构,由加装的操纵连杆把每节车辆的摩擦制动机构连接,当需要制动时,只要控制摩擦制动机构,即可利用车辆本身惯性力刹车,改变目前矿车光靠牵引机车单独刹车装置缓冲整列矿车的惯性来实现制动的现状,可提高运输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对安全生产作业有很积极的意义。
此种制动装置的铁道车辆在调车,车辆定位制动等场合更显示出它无需动力快速短距制动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梁,未经陈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00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动变速筒的变速器
- 下一篇:腰椎穿刺测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