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0200376.3 | 申请日: | 199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59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03 |
发明(设计)人: | 石景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景宝 |
主分类号: | G08B13/14 | 分类号: | G08B13/14 |
代理公司: | 唐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瑞志 |
地址: | 河北省遵***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报警器 | ||
本发明是一种防盗报警器,属于一种报警装置。
现有的防盗报警器是驱动部分工作时报警,这样如果驱动部分有元件损坏或熟悉报警装置的作案者先将报警器破坏,不易及时发现,这种情况下防卫物体被盗时就不能报警。微波等报警器成本高,不易进入家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研制的一种报警装置,它使用范围广,特别适于家电和机电设备的防盗报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本实用新型是由接线柱、发光二极管及驱动器电路和报警器电路组成,驱动器电路中包括由电阻R1、R2组成的限流电路、晶体管BG1、BG2组成的复合电压推动放大电路、继电器J构成的驱动电路、电解电容C构成的滤波电路、由电阻R3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值班指示电路以及电源开关,在这个驱动电路中BG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电解电容C连接,BG2的发射极与电源开关、继电器动触片1及接线柱A连接,BG1基极与B、C、F接线柱连接,通过A、B、C、F接线柱以AB、AC、AF与防卫物体连接,本实用新型是用防卫物体作BG1的偏压,当驱动器的电路与防卫物体连接后,BG1得到一个偏压,放大器开始工作,从而推动继电器工作,动触片1被吸起,此时断开报警器电路,发光二极管发光,处于预报警状态,当防卫物体被盗时,就等于去掉了偏压,放大器和继电器停止工作,动触片1复位则与报警器电路接通,即可发出警报声。
其原理是:驱动器电路是由驱动 电路和复合电压推动放大电路组成这个复合电压推动放大电路是由BG1、BG2两个晶体管组成,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功率大,如果让这个放大器工作,必须给BG1加上一个偏压(即偏值电阻),放大器才能处于工作状态,因A接线柱是接在电源正极上,电流由A接线柱流出,通过外电路返回F(或B、C)接线柱,F(或B、C)接线柱通过限流电阻R2(或R1)接在BG1基极上。因防卫物体与接线柱AF(或AB、AC)连接,因此等于给晶体管BG1加了一个正向偏压,这时BG1导通,因BG1和BG2组成的是复合电压推动放大电路,BG2是PNP锗管,电流由集电极输出,加在集电极上的电压V集>VE,由于BG2得到一个比电源电压略高的集电极电压,从而推动继电器工作,动触片1被吸起,断开报警电路,当防卫物体被盗时,则破坏了这个线路,等于给BG1去掉了偏压,放大器停止工作,继电器也就停止工作,继电器动触片1复位,则接通报警电路,报警器发出摸拟警车的警报声,即达到报警之目的。
如果驱动器电路中有元器件受损或盗窃分子有意破坏,继电器停止工作,继电器动触片1复位与报警电路接通,则发出警报声,主人便能及时发现。
连接在BG1基极上的R1、R2限流电阻是为减小整机值班电流和避免放大电路长期通电元件老化而设计的。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附图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1为接线柱,2为限流电路,3为复合电压推动放大电路,4为电源开关,5为继电器动触片开关,6为值班指示电路,7为报警器电路,8为滤波电路,9为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图中BG1用3DG型小功率高频管,BG2用3AX型小功率锗低频管,之越大,R1、R2为限流电阻,R3为值班指示电阻,是可调电阻,其他元件用普通型,电解电容C是避免交流信号串入而使继电器产生误动作而设计的,耐压6.3v。
A接线柱接在报警器电源正极上,随防卫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电阻值而选择不同的接线柱AB、AC、AF,如防卫物体是电视机天线放大器时用AF接线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景宝,未经石景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0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