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00739.4 | 申请日: | 199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4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03 |
发明(设计)人: | 田明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明课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丰新枚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漆 粉状 颗粒 过滤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包括集粉桶、储粉桶以及动力箱三部分的回收装置。
目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液态涂料涂敷;另一是用静电粉体喷涂技术将固态漆的粉状颗粒喷涂于欲处理之表面,再进行热处理。后一方法能使处理的金属表面光滑平整,且相当坚固,碰撞后不会产生液态涂敷情况下的整片漆剥落现象。因此现在欧美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均已采用喷漆方法,台湾亦然。但用静电处理方式喷涂金属表面,价格相当昂贵,因而必须回收未附着于处理表面的固态漆粉状颗粒,以便再使用。通常采用的回收设备,是藉一叶轮旋转产生吸力,将固态漆吸入进行回收。但叶轮极易将固态漆的颗粒打碎,降低了回收漆的再次使用效率。而且回收时漆与杂质混合在一起,使回收效果很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其回收过程不会破坏固态漆颗粒,回收效率高,且回收物中不含杂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包括一个集粉桶、一个储粉桶以及一个动力箱。所述集粉桶与喷漆的涂装室连通,藉安于其上部的动力箱所产生的吸力,将涂装室内悬浮的漆粒吸入集粉桶,附着于集粉桶内的过滤管管壁。过滤管内流动的空气则由动力箱的排气室逸出,排入大气。动力箱下半部位于过滤管上方之处,设有逆洗装置,可于不同时刻分别向各过滤管喷出逆向气流,使过滤管振动,将附于其管壁的漆粒振落,落入位于集粉桶下方的储粉桶内,这样的回收装置,不破坏漆的颗粒,回收效率很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不破坏漆的颗粒,而且备有过滤器件,避免杂质混入回收物,因此回收效率很高。另外,集粉桶和储粉桶可以随时更换以便喷涂不同颜色的漆。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回收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回收装置的上半部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回收装置的逆洗装置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所述逆洗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以下结合诸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
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漆粉状颗粒过滤回收装置B,是交叉对立地设于涂装室A两侧的。要作表面处理的金属工件经过涂装室A,由机械手或人工喷涂后,回收装置B就将涂装室A中所充满的悬浮的固态漆粒吸入进行回收。
回收装置B包括集粉桶(1)、储粉桶(2)及动力箱(3)。其中集粉桶(1)藉粉桶接口(10)而和涂装室A连通。集粉桶(1)之底端由隔滤网(20)和储粉桶(2)上端之开口连接,储粉桶(2)在所述隔滤网(20)之下部具有足够的空间,让漆粒落入储粉桶下部。由于隔滤网(20)的作用,可将杂质滤去,使落入储粉桶(2)内的漆粒保持相当的纯度,保证回收漆的品质。隔滤网(20)为具有细目的不锈钢网。储粉桶(2)底端四角设有数滚轮(21),以便于移动更换储粉桶(2)。
在集粉桶(1)的内部,沿垂直方向排列着数个过滤管(11),所述过滤管(11)为中空管体,其管壁用细密的玻璃纤维制成,为一可透气之过滤层,可让空气通过,而使漆粒附着于其外表面上。过滤管(11)之顶端和集粉桶(1)之通气孔(12)连通,使空气进入位于集粉桶(1)上方的动力箱(3)内。集粉桶(1)之下端四角设有四个脚架(130),脚架(130)之底端安有脚轮(13),以便于移动更换集粉桶(1)。
动力箱(3)之下半部为中空的通气室(30)。在通气室(30)内通气孔(12)的上方,设有对过滤管(11)进行逆洗的逆洗装置(4)。通气室(30)之顶端中央,设有圆形的抽气室(31),抽气室(31)内安装有一个叶轮(32),所述叶轮(32)由马达(33)驱动,马达(33)的转轴伸入抽气室(31)内,和所述叶轮(32)之中心孔固定在一起。
再看图3,抽气室(31)向前方延伸形成一排气室(34),排气室(34)内叠设有过滤层(35)。过滤层(35)一方面可防止残留之漆粒逸入大气造成污杂,另一方面亦起到隔绝马达(33)的声音以防止噪音污杂的作用。空气经过滤后,由排气室(34)上方逸入大气。动力箱(3)之底端四角,设有脚架(36)(见图1),藉以支承动力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明课,未经田明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07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冰箱改成空调、冰箱两用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触感的膜片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