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踏车主动链齿轮动力臂增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01751.9 | 申请日: | 199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7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26 |
发明(设计)人: | 沈利;沈田;张小平;王梅静;田云睛;王振东;王瑞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利;沈田;王梅静 |
主分类号: | B62M3/00 | 分类号: | B62M3/00;B62M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车 主动 齿轮 力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装在脚踏车主动链齿轮动力臂(以下简称力臂)的受力轴上和脚踏车架上的一种能提高力臂受力效率的装置。
目前脚踏车力臂受力轴接受动力是通过一种接触人鞋底受力面为无凸档板平面(以下简称脚踏上平面)的脚踏子接受人体脚踏力的,这种脚踏子受力效率很低,因为:
1.人的踏力是从小腿传来,力的方向与小腿轴线方向在同同一直线上,即在踝关节正下方。而现在脚蹬子很易使人脚的中前部来踏力臂受力轴,这样就使小腿力不能直接向力臂受力轴作用,要从距踝关节较远的脚中前部向外作用,这就构成了一个以踝关节为支点,小腿为一短力臂,脚中前部为一长力臂的杠杆。但力的进出却与杠杆省力方向是相反的。
2.由于现脚蹬上平面无凸档板,使它只适用向下下的力,但力臂在运转回程的后半周中,不需要向前下的力而需要向后上方向的力。这样力臂在运转回程的后半周中,不仅不能受力,反而使力臂回程上提要靠另一个对称的,正在向前下作用的力臂和惯性来带动。
3.现力臂受力只通过脚蹬接受来自人小腿的一个力、力源单一。
所以上述3个原因必使力臂受力效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是用一种能提高受力效率的脚蹬来取代目前的脚蹬,同时增加了第二个传力系统,因而能够克服上述的种种缺陷。
本装置是由脚蹬子和大腿力传递连杆两大部分组成。参照附图,第一部份脚蹬子是由平板状脚蹬板(1)、脚蹬平面凸档板(2)(以下简称凸档板)、脚蹬板轴套管(3)组成。结构是:在脚蹬板(1)的一端安装一块与脚蹬平面垂直相交的凸档板(2),在脚踏板另一平面固定安一根轴套管(3)。它的轴向中心线平行于脚蹬板与凸档板的相交线。凸档板与脚蹬接触面的各个点距轴套管(3)的轴向中心线的距离应小于10公分,这样可以保证小腿力方向与受力轴在同一直线上或接近同一直线。安装时将轴套管(3)穿套在力臂受力轴(4)上,使脚蹬有凸档板的一端在后(以车前进方向为前)。这样,1.在脚踏时可以使人脚后跟与凸档板相抵定位,以保证小腿力方向与受力轴在同一或接近同一直线。2.在力臂转动回程时,脚后跟可顶凸档板,在上提收腿时产生一个向后上提力,作用到力臂上。第二部份:大腿力传递连杆是由主动连杆(5)、被动连杆(6)、主动连杆固定园轴(7)、连杆动园轴(8)和定轴U型卡子(9)组成,主、被动连杆均是长条状,连杆两端均有园孔。安装时,将定轴U型卡子(9)用螺丝固定在车后斜管上(卡子两端各有2个对称园孔)。再将定轴(7)穿过卡子通孔,将主动连杆一端套入定轴(7)上,另一端与被动连杆(6)的一端共同套入动园轴(8)上,最后被动连杆(6)另一端套在力臂受力轴(4)上,当主动连杆有一定宽度后位置将好可在人大腿下方,而当人骑车用力踏车时,大腿必然要向下压,因而必要压下主动连杆,通过被动连杆将力传到受力轴(4)上。
上述本装置的二大部份共同作用力臂,提高了力臂的受力效率,也起到了增力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利;沈田;王梅静,未经沈利;沈田;王梅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17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沙发
- 下一篇:卧式储蓄凭条自动供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