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消雷器无效
申请号: | 90202706.9 | 申请日: | 199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7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03 |
发明(设计)人: | 解广润;陈慈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消雷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电压技术,特别是防雷技术领域。
二百多年来一直采用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来防止雷击。避雷针是一种引雷装置、它的作用是引起雷云电场畸变,将雷引到自身,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然而,调查大量的防雷事故表明:尽管避雷针能有效的吸引雷,但它的保护效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首先是它的过高的感应电压危害特别大,雷击避雷针时,由于剧烈的电磁振荡,使其四周有强大的感应电磁场,它能造成强电及弱电设备的损坏;其次,雷击避雷针容易出现反击,数十到数百千安的雷电流通过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使针和引下线的电位可高达数万到数十万伏,可能由它们向附近两米内的被保护物发生反击,损坏被保护物;还有,雷击时人如站在附近地面上和接触针或引下线,会受到很高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危及生命;另外,避雷针特别不能用来保护易燃、易爆品和弱电设备,易燃、易爆品和弱电设备抗干扰能力差,一遇火花或过电压,足以引起大祸,造成巨大损失。
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也认识到避雷针的局限性,例如英国法规BS6651规定“经验显示,避雷针不能被依赖来提供任何保护区内的完整保护”,同样德国规程也声明“经验证明,对避雷针而言,其保护区域是不能明显定出的”。为此,美国人发明了一种多短针导体消雷器(消散阵列),但实验结果却表明:这种导体消雷器的电晕电流较小,而且受雷击时同样具有前述避雷针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情况而研制的一种使防雷保护安全可靠的半导体消雷器。
本实用新型由半导体针在金属塔身或高建筑物上装设所构成,其中半导体针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它是在环氧玻璃钢棒上涂半导体漆而制成的。半导体漆的原料为氧化锌、碳黑及树脂等。并在半导体漆外再涂上一层保护漆。
半导体针在金属塔身或高建筑物上的装设宜与空中水平面向上成一定角度位置,其针的长度,粗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定,阻值为10-100KΩ。由于高塔或高建筑物有助于加强半导体消雷器的中和作用,减少雷击消雷器的概率,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塔高宜在60m以上,一般不应低于40m。
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具体实施例是由在一金属塔身顶部水平面以上按如下方式布置十至十九根半导体针所组成,垂直向上一根,与之向下成30°角3-6个方向各一根为第三层,与第三层向下成30°角同上又各一根为第二层,与第二层向下成30°角同上再各一根为第一层(即水平层),十至十九根针构成一个半球形。这十至十九根针在受强雷袭击时,能避免针体闪络。
附图为十三根针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半导体针长度为5m,粗4cm直径,并且在针的顶部还有4根长30cm的铜针分叉。
试验表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制造的半导体消雷器能100%消灭上行雷;能使下行雷消减75%以上,剩余不足25%的雷击放电电流可控制在数百安以内,其保护范围不小于半导体针安装高度的五倍(离地面距离)。可广泛适用于石油、电力、军工和邮电等部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未经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27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