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02972.X | 申请日: | 199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7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贤;赵凤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工业技术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耿慕白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真空管 太阳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热交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太阳能利用,特别是热管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目前,我国具备生产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能力的厂家已非少数,真空管作为良好的光热转换元器件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是,用真空管组装的太阳能集热器,在南北放置时(竖放),气阻现象严重,而东西放置时,热阻严重,不能充分发挥真空管的集热优势。此外,这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还存在控制系统复杂,维修强度大、接口渗漏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发展了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如荷兰菲利普公司及我国部分厂家准备仿制的单层玻璃管式热管真空管。其具体做法是将热管的吸热端放在单层玻璃管内,置于真空状态下。这种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热循环良好,但缺点是金属和玻璃之间需密封,工艺上实现很困难,我国目前无合适的金属-玻璃过渡料,因此成品率低,材料费和工艺费高昂,不适合我国国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热循环要比一般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好,工艺上避免金属和玻璃的密封,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改进现有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将玻璃管做成双层,两层之间做成真空,热管的吸热端放在玻璃管内而处于真空层之外。
图1、图2、图3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3个实施例,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图1为管壁组合式。金属热管(2)的吸热端贴靠在内玻璃管(1a)的内壁,选择性吸收层(1c)置于真空夹层(1d)内涂敷在内玻璃管(1a)上。金属热管(2)的吸热端装有翅片(2a),翅片(2a)用软金属或导热胶制成不完全圆柱形贴在内玻璃管(1a)的内壁上。封盖(3)盖在玻璃管口上。
图2为双透明管翅片式。金属热管(2)的吸热端装有矩形翅片(2a),选择性吸收层(1c)涂敷在翅片(2a)上。
图3为全玻璃式热管真空管。金属热管(2)为一封在玻璃管(1)内的空腔,空腔中充填导热工质。
选择性吸收层(1c)将吸收的太阳光转变为热集中在玻璃管(1)内,金属热管(2)将热量传到放热冷凝端和被加热的物质(水)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是将热管和真空管做为独立的两个集热与传热元件组成。热管不在真空层中,避免了金属与玻璃的封接,工艺上大大简化。热管可以在45℃时启动运行,而在-60℃时不冻结,在光照不足时,热管仍可保证较好的运行状态。热循环系统简单,循环良好,气阻热阻现象均不存在。本实用新型被加热物(水)不流经真空管内,无泄漏现象。通过导热块连接管道系统,个别元件损坏不影响系统运行,安装维修都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管壁组合式;
图2--双透明管翅片式;
1a--内玻璃管
1b--外玻璃管
1c--选择性吸收层
1d--真空夹层
2--金属热管
2a--翅片
2b--金属热管放热冷凝端
3--封盖
图3--全玻璃式
2--玻璃充填导热介质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工业技术开发中心,未经北京市工业技术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29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校验、检修测电笔
- 下一篇:漏电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