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呼吸活瓣无效
申请号: | 90203689.0 | 申请日: | 199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2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德;刘群英;袁沈钢;王丹萍;蒋婉然;袁沈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文德;王丹萍;蒋婉然;刘群英;袁沈珍;袁沈钢 |
主分类号: | A61M16/20 | 分类号: | A61M16/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呼吸活瓣,又称呼吸阀门,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急救和吸入麻醉的呼吸回路系统中。是一种无重复吸入的人工呼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人工呼吸系统中,可以控制气体的吸入和呼出,达到有效地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吸入麻醉。
经查阅刘俊杰等编写的《现代麻醉学》,中国医科大学编写出版的《实用临床麻醉学》,天津第二中心医院编写的《麻醉呼吸回路提要》,孙大金等编写的《呼吸器与麻醉机》等有关技术资料,得知属于自动无重复吸入的呼吸活瓣,在国内仅有三种。一、Ruben呼吸活瓣;二、鱼嘴形呼吸活瓣;三、Fink呼吸活瓣。它们都具有吸入、呼出、阻塞三种功能,但各有优缺点。
Ruben呼吸活瓣(附图1)的阻塞瓣(3)与吸入瓣(4)同在一个滑动轴(5)上,并制成一体。加压吸气时,阻塞瓣(3)与吸入瓣(4)同时被推向左边,打开进气口(6),并关闭阻塞瓣(3),迫使气体通过呼吸口(7)进入呼吸道;呼气时(附图2),弹簧(2)的弹力在瞬间变化的气体压力低谷时将阻塞瓣(3)推向右边,呼出气体的压力推开呼出瓣(1),使呼出气体从排出口排到大气中。Ruben呼吸活瓣的阻塞瓣(3)与吸入瓣(4)及滑动轴成为一体,不断受到呼出气流的冲击,人体气道分泌物不断进入Ruben呼吸活瓣,粘附在阻塞瓣口和滑动轴(5)上,并转移到支撑轴架上。这是Ruben呼吸活瓣的阻塞瓣(3)与吸入瓣(4)滑动不灵活,甚至成为出现肺高压、肺泡破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控制阻塞瓣(3)的弹簧(2)的弹力方向与呼气冲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只要阻塞瓣(3)被延迟推向右边,呼气冲力上升,迫使阻塞瓣(3)紧紧压住呼出口,这是Ruben呼吸活瓣在设计上和结构上的缺点。
鱼嘴形呼吸活瓣(附图3)是在同一膜片(9)上具有吸入、呼出、阻塞三种功能,即吸入、呼出、阻塞三种功能在同一个膜片(9)上。膜片(9)中间设有一个鱼嘴形瓣口。附图3是吸入过程,加压吸气时,气体从进气口(8)进入鱼嘴形呼吸活瓣,首先推开膜片(9),迫使关闭排出口(10),同时打开鱼嘴形瓣口,气体通过呼吸口(11)被送进呼吸道。附图4是呼出过程,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从呼吸口(11)进入鱼嘴形呼吸活瓣,首先推动膜片(9)向上运动,并关闭鱼嘴瓣口,呼出的气体通过气体排出口(10)排到大气中。其主要缺点是瓣口关闭不严,呼出气体返流,使膜片(9)的两侧压力相等,膜片(9)不能后退,气体不能呼出,甚至出现肺内高压、肺泡迫裂的事故。此外存在自主呼吸时逆向吸入大气;不能在循环紧闭式呼吸回路中应用。
Fink呼吸活瓣(附图5)是由吸入瓣(15)和呼出瓣(14)和压气皮膜(12)组成,阻塞功能在呼出瓣(14)上,由压气皮膜(12)控制。加压吸气时(附图5),气体从进气口(16)进入吸入瓣(15),同时使压气皮膜(12)的内部充气,压紧并关闭呼出瓣(14),迫使气体通过呼吸口(13)进入呼吸道。压气皮膜(12)内的气体压力应当大于加压送气压力,才能有效地压住呼出瓣(14),起到阻塞的作用。附图6是呼气过程图。Fink呼吸活瓣的阻塞功能在呼出瓣(14)上,阻塞效果受压气皮膜(12)的内压力影响,皮膜容易破裂,因此未见用于紧闭式呼吸回路中。
这三种呼吸活瓣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设有一个呼吸口,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都要通过呼吸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呼吸活瓣,使呼出口和吸入口相分离,能通过双管回路与病人的呼吸道连接,使呼吸活瓣远离病人的头部,便于进行人工呼吸和手术操作;并使呼吸活瓣能用于紧闭式呼吸回路中,也能用于半开放式呼吸回路中;使呼吸活瓣开启、关闭灵活,减少呼出气流中的分泌物对呼吸活瓣性能的影响。
本申请附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做为摘要附图。
本呼吸活瓣是由进气腔(25)、阻塞腔(24)、呼气腔(23)、排气管(21)、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进气腔隔板(28)和瓣口(26)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排气管(21)连接于大气与阻塞腔(24)之间,跨越了呼气腔(23)。供人体呼吸进出气体的呼吸口分开设置为吸入口(29)和呼出口(30)。阻塞瓣(27)位于进气腔隔板(28)上的瓣口(26)与排气管(21)内口之间,阻塞瓣(27)同时又位于吸入瓣(19)之前,呼出瓣(18)之后,瓣口(26)与排气管(21)内口之间的距离为1-20毫米之间。阻塞瓣(27)、呼出瓣(18)、吸入瓣(19)可以采用原有技术中的重力式、弹簧式、滑动式等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文德;王丹萍;蒋婉然;刘群英;袁沈珍;袁沈钢,未经袁文德;王丹萍;蒋婉然;刘群英;袁沈珍;袁沈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3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料液自动出液控速控量器
- 下一篇:万向磁力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