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无效
申请号: | 90203941.5 | 申请日: | 199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0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初;高峰;彭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初 |
主分类号: | B60S5/00 | 分类号: | B60S5/00;A47C17/80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亚平 |
地址: |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汽车修理 劳保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修理劳保用具。
目前已有的汽车修理劳保用具中有一种活动修理床,该床由若干个床体所组成,床体与床体之间由铰链连接,床体的一侧装有活动轮。这种修理床能使修理人员躺在可平行移动的床体上修理车辆,具有方便、清洁的优点,但该床也存在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该床尚未考虑到修理人员需在垫高背部修理车辆时的要求,也未考虑把床改为坐椅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垫,该修理垫不但具备现有活动修理床的优点,同时修理垫垫背的角度或靠近头部位置的高度可根据修理人员修理工作需要或上半身舒适程度的不同进行调整。另外,该修理垫还能作折叠靠背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构思为:
一种(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它包括垫体、联动铰链、垫背以及万向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垫体与垫背由联动升降装置相联接,可折叠后椅腿的一端以动配合形式固定于上述垫体与垫背的结合部位。
上述联动升降装置是指有一操纵手柄,以顶部动配合铆接形式固定于操纵杆轴承上,该操纵杆轴承的两端焊接于上述垫体一侧,上述操纵手柄的顶端与牵引钢丝绳的一端相连,该牵引钢丝绳的绳体绕于钢丝绳转动轴上,该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升降卡卡体上,该升降卡卡体以动配合形式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体一端,而升降齿齿口面向上述升降卡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背一端。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技术特征,它展开成水平状时可作汽车底盘修理用,通过调节升降头、背部位的高低,可适用于任何车型车底部位的修理,需要时可折叠成靠背椅或收缩成若干折,便于携带。因此,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原发明目的。
图例说明:
图1--完全折叠收缩后的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示意图;
图2--垫背调整到一定高度的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结构示意图。
图3--联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联动升降装置操纵示意图;
图5--折叠成坐椅后的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示意图;
以下是图中各部件编号说明:
(1)垫背
(2)中段垫体
(3)联动升降装置
(4)万向轮
(5)末端垫体
(6)联动绞链
(7)升降齿
(8)联动升降装置(内层)
(9)联动升降装置(外层)
(10)操纵杆轴承
(11)手柄卡环
(12)操纵手柄
(13)升降卡
(14)钢丝绳转动轴
(15)牵引钢丝绳
(16)可折叠后椅腿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以下简称劳保垫)的垫体由三部份组成,第一段垫体(1)即垫背与第二段垫体(2)由联动升降装置以保证其结合部能相互间按反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联接,第二段垫体(2)与第三段垫体(5)由联动调节铰链(6)以保证其结合部能相互间按反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联接,该联动调节铰链(6)分内外两层,它们与垫体相应的联接端均由中心轴贯穿,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并装有拱形弹簧铆钉,以控制劳保垫水平面的稳定性。上述联动升降装置是指有一操纵手柄,与顶部动配合铆接形式固定于操纵杆轴承上,该操纵杆轴承的两端焊接于上述垫体一侧,上述操纵手柄的顶端与牵引钢丝绳的一端相连,该牵引钢丝绳的绳体绕于钢丝绳转动轴上,该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升降卡卡体上,该升降卡卡体以动配合形式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体一端,而升降齿齿口面向上述升降卡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背一端,各齿口开口与垫背边沿垂直线(即升降齿与垫背边沿相垂直的半径线)分别相交15°、35°及80°。
上述垫体的边沿框架以及垫背的边沿框架均采用空心钢管或空心金属管制成,牵引升降卡的钢丝绳安装在框架管内。
折叠后椅腿(16)的顶端以动配合形式铆接于第二段垫体与垫背的结合部位。作坐椅使用时,第一段垫体(垫背)相对于中段垫体展开100°作为坐椅靠背,第二段垫体(中段垫体)成为坐垫,第三段垫体(末端垫体)相对于中段垫体展开100°作为坐椅的前脚,此段联动绞链处装有拱型弹簧铆钉,使之固定不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初,未经杨旭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3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