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活鱼运输箱无效
申请号: | 90203950.4 | 申请日: | 199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1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乔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乔良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22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鱼运输箱,又叫八功能活鱼运输机组。是设计在各种汽车货箱上,供长途保活运输水产动物以鱼为主的集装箱类装置。
本装置设有三套独立而又可联合作用的全能供氧系统。还设有水循环、自动排污系统,能自动过滤和排除载鱼仓内的鱼类代谢物。此外尚有降温或升温、急救曝气(氧)、化学药剂处理8大功能。
本装置设置了水体溶氧可调控的全仪表化监控(测)系统。可按需要保持着载鱼仓内水体溶氧量不少于5毫克/升,不超出10毫克/升的富氧标准。而水体的PH值、碱度、酸度、氮、磷、氨等水化学指标都保持在79年12月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范围以内。因此,本装置能够可靠地超高密度承担保活运输半径在2000公里之内,以鱼为主的各种水生或两栖类动物。
当今各种类型的活鱼运输箱(机),都是一种特定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狭小溶器。在箱外复杂而多变的时、地、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要把活生生的鱼、虾、蟹等水生动物进行远距离运输时,对载鱼仓内水体的水质化学指标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运距与运时(启运至终运点间所花的小时数)越远越长则其要求更须严格。例如对DO(分子态氧)的含量要求在5-10毫克/升以内。当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鱼类就出现缺氧危机——浮头。如含氧量低于1.5毫克/升时,鱼类将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但在目前国内外的水产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中,保活运输及储存活鱼的机具不但很少见,已出现的装置也还未能够从水的生态平衡角度上解决根本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五种类型的保活运输增氧装置:多见的一种是使用水泵射流,扩大水、气接触面而增氧。第二种是使用压缩空气曝气增氧。第三种是把水磁化喷淋增氧。第四种是施放O2(氧气)或O3(臭氧)增氧。第五种是投放药物改善水质或麻醉减少消耗能量等手段增氧。
以上各类型增氧装置,都存在着三个共同弱点:即是它们都回避了水体保鲜自净,使载鱼仓内水体的DO(溶解氧)不低于5-10mg/l的优良水质生态标准——这个关系活运成败的核心问题。
它们都尚未能在极短的一瞬间内去完成氧的气相到液相的转化,而制成溶氧高达5-10mg/l以上的高能水供鱼呼吸之用。由此就从根本上限制了高密度长途活运。缺点之二是:其既成的活运增氧形式是强烈的射流、冲击波、撞击、摇荡……所运载的鱼体几乎100%地受伤,乃至脱鳞死亡。运输鱼苗就更不可能想象了。这里用中国老水产工的一段谚语道出:“运鱼寒,(烈日当空也需穿上雨衣工作)运鱼难(一人成天击水一个大帆布箩);大鱼运到脱衣裳(鱼鳞掉光),小鱼运到成锅浆(死鱼多化成了粥样浆)”。这就是目前我国水产活运的落后状况。
缺点之三是现行的活运装置没有自动排污和降温、急救等重要设施。因而随活运的运距与运时的增加而气温、辐射热量传递也增加,鱼类代谢物的积存越来越多。而CO2的过多积存会导至PH值的下降使水质酸化,溶氧量也将会下降,使氮系物质在厌氧生物作用下大量产生了氨与铵、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活运水体面临此境界,鱼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势必导至鱼类的死亡。
本装置正是瞄准克服上述关键缺点为已任而提供的一套综合改造型装置。下面由附图、附表等来说明其结构性能与设计目的是如何达到的。
附图中各零部件的名称是:(1)氧气导管;(2)流量阀;(3)阀;(4)喷气咀;(5)旋转喷头;(6)控制阀;(7)阀;(8)高压气源;(9)流量阀;(10)高压气导管;(11)拾风口;(12)加水口;(13)箱体;(14)测温表;(15)导污槽;(16)测氧仪;(17)电导率仪;(18)排污口;(19)装、取鱼口;(20)排水放鱼口;(21)载鱼仓;(22)过滤器;(23)曝气器;(24)过滤仓;(25)出水管;(26)消能器;(27)水泵;(28)联轴器;(29)柴油机;(30)流量阀;(31)高能进水管;(32)水位仪;(33)混合仓;(34)氧气瓶;(35)填充球;(36)混合仓;(37)环形水管;(38)对撞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乔良,未经孙乔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3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结构用六角头扭剪型高强度螺栓
- 下一篇:新型内燃机冷却风扇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