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无效
申请号: | 90204226.2 | 申请日: | 199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4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姜均炎;许振华;张戊寅;张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B42/02 | 分类号: | G03B42/02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委军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1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透视 记录仪 | ||
本实用新型为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可用于医疗诊断、工业探伤、安全检查等领域。
美国专利4142101中公布了一种低强度X射线和伽马射线成象装置,中国专利CN87207274U中公布的手提式袖诊X光透视仪,其结构与美国专利类似。目的是制成一种不需暗室及交流电源在室外均可方便透视观察的医疗诊断或检测内伤的轻型仪器。共同特征是图象转换器与可见光象增强器是分离式。CN87207274U的特征是分离的光学纤维锥型耦合转换器,象增强器为第二代静电聚焦型微光象增强器(即二代倒象管),及1.0×1.0(mm×mm)焦点的小X光管作X光发射器件。
综合分析这类仪器有以下不足之处:a)X光机有的是全油浸式,其缺点是易漏油,机械性能复杂,体积大,重量重等,可靠性不好,不便于携带;有的是全固体式结构,这种结构会带来X光管散热性能不好,管流小、寿命短。b)上述美国专利4142101与CN87207274U的图象转换与增强均是采用单级可见光象增强器外加分离的不具象增强功能的X光图象转换器。其主要图象增强功能的部件是微通道板,通过增加微通道板数目或通过提高微通道板电压、荧光屏电压并加大微通道板与荧光屏的间距(以承受高压差)来提高增益。其主要缺点是整管噪音大、信噪比低。微通道板与荧光屏间距加大的整管分辨率较低。又因通道具有饱和效应,会降低图象对比,降低整管输出屏亮度和传递函数。C)一般在已有技术中X光源、图象转换增强器、光学系统、观察窗口均为直视同轴光路,X光透视后的残余部分对人眼不利。况且,光路与观察窗口必须同轴也不适用于透视装置多方位透视的要求。d)目前用有射线图象增强器的轻便型X光透视仪,或者只能直视观察,或者只能拍片、摄象记录,不能进行同步实时观察与记录(照相或录像)。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改善输出亮度和清晰度,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安全、可实时观察和同步记录的小型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整机由液固体复合封装结构的X光源,图象转换、增强器,含铅玻璃制成的放大镜和分光转向组件组成的光学系统,直视观察窗口和同步监视记录窗口及配接的记录功能部件,以及X光窗口,手柄,驱动电源等组成。
液固体复合封装结构的X光源,包括浸入高压绝缘液体内的X光管,以及由高压绝缘固体浇注成型密封的电压升压组件与X光管浸液部分的外壳。
为改善整机输出亮度和清晰度,采用图象转换、增强器合并制成二次倒象、多次增强的超级正象管。超级正象管含有大面积输入窗,射线阴极层(指单一的射线阴极或者是由转换屏与光电阴极的复合层),聚焦电极组,微通道板,过渡荧光屏,光阴极,输出荧光屏,输出窗等,管壳用绝缘真空材料如陶瓷或玻璃制成,配有小型高压电源。
为使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中的X光管散热性能好,可使用耐高压的绝缘油作为耐高压的绝缘液体。
本实用新型具备透视与记录功能,为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的记录功能部件可采用微型摄象系统,该系统含有微型摄象头,与之电缆连接的微型监视器和录相机及其驱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液固体复合封装的X光源,既具有全部油浸式的散热性能好,可在较大的管电流、管电压下长时间稳定工作,透视能力强的优点。也因固体浇注成形,油不易泄漏。小体积,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便于携带,不怕颠簸冲击,可靠性好。
2.光学系统采用含铅玻璃材料后除具有常规光学系统功能外,同时兼有屏蔽射线、消除或减少射线对人和仪器的不必要的辐射。
3.使用分光转向装置后,可以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同样也能减少射线对观察者的辐射,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损伤。
4.增加记录功能后,除了可直接观察外,还能方便地同步记录透视结果,便于日后的复查和诊断。
本实用新型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结构示意图
1-X光源,2-X光窗口,3-被透物体,4.图象转换、增强器件,5-含铅玻璃镜片的放大镜,6-分光转向组件,7-记录部件,8-观察窗口,9-手柄,10-电源。
图2是X光发生器示意图
11-固定阳极X光管,12-高压绝缘液体,13-外壳,14-升压组件,15-组件固体绝缘材料壳体。
图3是超级正象管结构示意图
16-输入窗口,17-射线阴极层,18-聚焦极组,19-微通道板,20-过渡荧光屏,21-光学纤维器件,22-光阴极,23-输出荧光屏,24-输出窗口,25-管壳,26-小型高压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二○五研究所,未经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4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毒低温保鲜集装箱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横栓自行车防盗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