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充电逆变器无效
申请号: | 90205336.1 | 申请日: | 199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5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平志;刘绍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平志;刘绍新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14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充电 逆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的交直流互变领域。
应急电源中使用的充电、逆变、振荡变压器一般共用,这样便于自动控制。在逆变时,如果要同市电电压相符,而充电时又使用市电对电平充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存在;逆变如果同电网电压相符,充电时电平就充不满;如果电平充的满,那么逆变过去的电压就会超过电网电压,顾此失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原绕组上再另加线圈来增加充电电压,这样就增加了变压器的抽头和用铜量,也增加了自控换档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充电逆变器,它能有效地解决电压失配这一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变压器的反馈线圈,有机地和次级线圈上的电压相叠加,从而满足电平充电所需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因为利用了反馈线圈,所以不需另设充电线圈,加上本方案结构简捷,故容易实现自动换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图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绘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充电逆变器的原理图。
该逆变器包括一个变压器B,变压器B有一个反馈线圈L3,它的一端与三极管BG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三级管BG1、BG2的集电极又分别与次级线圈L1、L2相连,两个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入地,二极管D1、D2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基极BG1、BG2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1、D2的正极相连入地;偏置电阻R接入电路组成充电电路,断开就变为逆变电路。
为了解决电压失配问题,变压器B的初次极的匝数比选择在逆变时同电网电压相符,充电时利用变压器的反馈线圈L3上的电压,在电网电压正负半周时与次极线圈L1、L2相加,这样就提高了充电时的充电电压,从而使逆变、充电时的电压相匹配。
当AC插头接通交流电时,继电器J吸合,分组J1、J2同时,由1档转接到2档位置,变压器B的初级L4通电,次级L1、L2各自感应到电压,次级L1的上端是负电位时,电流经三极管cb结整流,整流后的电压和反馈线圈L3上的电压相叠加,再经二极管D2整流,向电平DC充电,当次级L2的下端是负电位时,电流经三极管BG2的cb结整流,整流后的电压和反馈线圈L3的电压相叠加,再经二极管D1整流向电平DC充电,如此反复充电。
电网停电时继电器J释放,分组J1、J2由2档换档到1档,电路转入逆变状态,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1,D2,变压器B和偏置电阻R组成自激推挽振荡器,逆变后的电压经插座CZ向电器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平志;刘绍新,未经黄平志;刘绍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5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