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带输送机胶带失速自动检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07253.6 | 申请日: | 199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5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13 |
发明(设计)人: | 章季亮;顾伟;桂如裕;蔡正平;耿虹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运学院;江苏省南通市南通港务局 |
主分类号: | B65G43/00 | 分类号: | B65G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带 输送 失速 自动 检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带输送机胶带失速自动检控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胶带输送机失速检控装置一般采用定速度检控方法。这种装置将胶带速度与给定下限速度相比较来确定失速情况,一方面不能适应胶带速度变化的各种场合;另一方面也不能检测胶带和驱动滚筒间的打滑情况。另外,这种装置不能在胶带机起动时正常工作,有可能在装置通电、电压波动、负载变动时出现不正常现象(误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种检控性能更为可靠,能同时检测打滑失速和定速度失速,将失速限定在用户给定范围内的胶带失速自动检控装置。本装置不会由于电压、负载波动产生误动作,并在恶劣工况的生产现场能方便安装、简易操作,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目的的。
其一是,在行进中的下行胶带上方安装电磁式速度传感器,对胶带速度进行检测。
其二是,在滚动中的驱动滚筒内侧上方安装电磁式速度传感器,对驱动滚筒速度进行检测。
其三是和上述二个传感器连接的自动控制箱,通过对胶带速度信号和驱动滚筒速度信号的处理,控制箱可自动识别打滑失速及定速度失速两种故障并对误信号进行识别与排除。当确认为胶带失速率达到控制失速率时,控制箱立即报警显示并自动关停胶带输送机驱动电机。而在未发生故障时,即使控制箱本身失效或者误信号也不会影响胶带输送机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其一是将一般按给定速度对胶带失速故障的检测扩展为定速度检测和胶带与滚筒打滑检测同时进行。本装置通过全面检控胶带机的失速情况,不但可以提高胶带机的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胶带与滚筒打滑引起的磨损。
其二是本装置的自动控制箱电路中除一般控制箱所具备的信号处理、报警显示、制动控制、故障信号输出等功能外,还增设了误信号处理功能。保证了装置在胶带机起动时能正常工作而无需专门操作。在装置通电电压波动、负载变化等瞬时失速时不发出误报警信号。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一是胶带输送机失速自动检控装置中自动检控箱的电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图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说明:
电路中的测速传感器11和12,都是电磁式测速传感器,可使用定型产品,如华东电子仪器厂的BVH-15型,选用时要注意两输出特性相近,频率电压转换器13、14,可采用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2917按通常方法联接,两者的转换特性也要相近。比较器15、16可采用集成电压比较器,如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339。使用其中的2个1/4即可。
先说明电路的打滑检测功能,为了测量胶带和驱动滚筒的速度,12安装在回程胶带上方,11安装驱动滚筒内测上方。11、12的输出端17、18的脉冲信号由13、14变成输出端19、20的直流电平信号。19的直流电平信号和滚筒速度成正比,通过R1R2的分压,在15同相输入端21上得到一个基准电压,它表示了滚筒和胶带之间达到极限打滑失速率时、胶带速度的大小。20的直流电平信号和胶带速度成正比,它直接在15反相输入端上。当胶带和驱动滚筒之间打滑失速来达到失速率时,20的电位高于21的电位,输出端23为低电平,这是打滑无故障信号,当胶带和驱动滚筒之间打滑失速达到极限失速率时,20的电位低于21的电位,15翻转,23为高电平,这是打滑失速的故障信号。接着说明电路的定速度失速检测功能。和电源相连的电阻R3、R4产生一个分压电平,这个电平的高低表示了胶带运行时的下限速度,它输入16的同相输入端22上,同时14的输出端20接在16的反相输入端20上。当胶带运行速度高于下限速度时,20的电位高于22的电位,16的输出端24为低电平,这时无定速度失速故障信号,当胶带运行速度低于下限速度时,20的电位低于22的电位,24为高电平,这是定速度失速故障信号。
故障信号23,24送入或门29,29的输出端25为高电平时,表示胶带机处于故障状态,这个信号经R8送入与门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运学院;江苏省南通市南通港务局,未经上海海运学院;江苏省南通市南通港务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