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旋转轴柄器件旋钮无效
申请号: | 90207425.3 | 申请日: | 199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2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公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G05G1/10 | 分类号: | G05G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3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旋转轴 器件 旋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轴柄器件旋钮。
旋转轴柄器件在广播电视。仪器、仪表、电器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其操作部件的旋钮与器件轴柄的固定方式,按旋钮结构的不同可分支头螺钉固定方式、弹簧片固定方式、弹簧圈固定方式。采用第一种固定方式,旋钮和器件轴柄结合牢靠,但旋钮成本较高,装配不方便。后二种固定方式是目前电视机、收录机中最多采用的,然而,由於器件轴柄和旋钮配合公差控制不易,弹性材料质量不稳定,带导致装配过程中旋钮大量损坏,或是在整机的运输途中或使用期间发生旋钮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旋转轴柄器件的轴柄结合力强、装配方便、使用可靠的旋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进采用弹簧圈固定方式旋钮的旋钮体结构实现的。改进后的旋钮开口型旋钮体和弹簧圈组成,旋钮体的开口部位由上舌和下半圆环体组成,上舌的外弧种内弧半径与下半圆环体的外圆和内圆半径相同,上舌的宽度小於其外圆半径的2倍,大於其内圆半径的二分之一。下半圆环体内壁中央轴向开凹槽。对于拉拔型器件,上舌底端有一个与器件轴柄定位环形槽对应的凸缘。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钮与器件轴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旋钮体开口部位侧视图之一。
图3为旋钮体开口部位侧视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钮与拉拔型旋转轴柄器件轴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旋钮插入器件轴柄后受力情况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旋钮由开口型旋钮体(1)和弹簧圈(2)组成,旋钮体(1)的开口部位由上舌(3)和下半圆环体(4)组成,上舌(3)的外弧和内弧半径与下半圆环体(4)的外圆和内圆半径相同,上舌(3)的宽度小於其外圆半径的2倍,大於其内圆半径二分之一,一般为大於或等於其内圆半径。
本实用新型旋钮的另一实施例是,除了保留上述的上舌结构特征外,在所述的下半圆环体(4)的内壁中央开有凹槽(5),凹槽宽3毫米,深0.3-0.5毫米。
本实用新型旋钮的又一实施例是,为了增加旋钮的脱拔力,在上述上舌(3)的底端有一个与拉拔型旋转轴柄器件轴柄定位环形槽(6)相应的凸缘(7)。
本实用新型旋钮由塑料制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旋钮,旋钮和器件轴柄结合力增强。由於旋钮体(1)的上舌(3)由原来的半圆环体改为不足半圆的舌状体,改善了弹性形变能力,从而增强了旋钮与器件轴柄的结合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下半圆环体(4)的结构。在其内壁中央开凹槽(5),则改善了半圆环体(4)的弹性形变能力,增加了后者与器件轴柄的接触点。从图5受力情况示意图可见,旋钮插入器件轴柄后,旋钮孔壁受弹簧圈压力影响,和器件轴柄成三点接触而紧密结合,较之老结构旋钮中受力方式均为二点接触,新结构旋钮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实践表明,本实用新型旋钮和旋转轴柄器件的轴柄结合力强,装配方便,使用可靠,旋钮在装配过程中损坏率大幅度降低。此外,由於旋钮的开口部位由原先的两个半圆环体改为一个半圆环体加一个舌状体,降低了旋钮单件塑料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电器厂,未经上海无线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4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