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烟燃煤机炉灶无效
申请号: | 90207578.0 | 申请日: | 199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83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革 |
主分类号: | F24B1/20 | 分类号: | F24B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炉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的燃烧技术,是一种构造简单、燃烧效率高、无烟尘污染,对生活炉灶实现机械加煤的新型燃煤炉灶。
我国城市中生活用炉灶,大部分沿袭老方法,采用人工烧煤。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热效率很低,煤炭浪费严重,而且加煤时冒黑烟,拨火时扬灰尘,是大气的重要污染源。生活炉灶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早已成为城市节能降耗、改善环境必须治理的重点对象,当前急需彻底解决,否则后患无穹。生活炉灶治理难度较大,必须改变原有方法,采用新的燃煤装置,才能广见成效。为此,本实用新型发明特设计了称为“清烟燃煤机炉灶”的新结构,以达到提高热效率、消除环境污染和改善劳动条件目的。
图1是清烟燃煤机炉灶结构总图,其中1是贮煤斗,2是螺旋加煤机,3是挡煤梁,4是平缝炉排,5是风箱,6是回火板,7是灰渣槽,8是除灰门。贮煤斗1是一矩形断面的钢质竖管,上部开口与炉台面平齐,装有带折页的盖板,下部与螺旋加煤机2相接,连接处装有搅煤轮,使煤顺利的进入螺旋加煤机2。贮煤斗装入0-30mm的碎煤,装煤量约15--35公斤,随炉灶大小而变。螺旋加煤机2是一小型圆筒式螺旋输送机,外壳直径约100mm,长度随灶台大小而异,在600-1000mm范围内取值。螺旋体用电机带动或手动旋转,经贮煤斗1落入的碎煤被其向前推进,而后在长方形出煤口处向上推出,并在挡煤梁3的导向作用下,转到平缝炉排4,形成一厚度约100mm的移动煤层。螺旋体转数为2-8转/分,进煤量约0.5-2公斤/分,按用火情况控制其连续或间断旋转。挡煤梁3是用耐火浇注予制的横梁,位于螺旋加煤机2出煤口上方。图2是挡煤梁3形状图,其抛物面形工作面对着螺旋加煤机2的出煤口,迫使煤转到平缝炉排4上作水平移动。图3是平缝炉篦条形状图,用这种炉篦条搭接成平缝炉排4。鼓风时空气从平缝炉排4的水平缝吹出,气流方向与煤的移动方向一致,对煤层移动也起到推动作用。平缝炉排4上的煤层,在螺旋体旋转推动下,作单方向水平移动,边移动边完成上点火燃烧过程,至炉排末端燃烧结束,产生的灰渣在后续煤推动下落入灰渣槽7,存入一定量后,由人工经位于炉房外侧的除灰口清除。风箱5位于平缝炉排4下部,用砖砌成,通风机将助燃空气吹入其中,使之均匀的穿过平缝炉排4。采用平缝炉排4,可使落入风箱5中的煤灰大量减少,故不需要经常清灰。图4是回火板6结构图,该回火板用耐火浇注料予制,上面是马蹄状回火道,下表面为平面,中间是上头孔。回火板6安装在平缝炉排4的上方,二者相距180mm,使锅底与煤层表面间有约80mm距离。充满在回火板与煤层之间的火焰,在锅底和回火板6的阻挡下,先向进煤方向流动,而后折转向上通过马蹄状回火道流入烟囱,在此过程中,首先是向后流动的火焰冲刷煤层表面,同回火板下表面的辐射传热一起,对新推入的煤层起点火作用,保证达到燃烧快,上火急要求。其次是向后流动的火焰对锅底进行一次加热后,又在马蹄状回火道中进行二次加热,增加了火焰通过时间和传热作用,因而能提高热效率和降低化学热损失。煤层上点火燃烧已有节煤和环保达标特点,这里再用回火板的作用给予补充,更能提高节煤效果,并保证烟气含尘量低于200mg/m3,黑度小于林格曼1度。
按上述知,清烟燃煤机炉灶是基于工业用上点火炉排及马蹄回风灶的节煤和消烟低尘原理,结合炉灶用火特点而设计的,其优点是:
1、采用机械加煤,可以在灶前连续、准确的控制加煤量,减少了厨工铲煤,送煤的往返劳动。
2、在回火板及火焰反向流动作用下,煤层燃烧稳定、上火快。
3、煤层边移动边点火燃烧,火焰通过回火板流动时间长,烟气黑度可以持续的低于林格曼1度。
4、不需要工人拨火,扒灰,烟气含尘量经常低于200mg/m3。
5、燃烧过程化学热损失小,平缝炉排不漏煤,回火板增加传热作用,与原有手工烧煤炉灶相比,可节煤20%左右。
6、加煤机械结构简单,造价低,不需要经常维护。
清烟燃煤机炉灶,就其整体看,非常适合饭店和集体食堂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革,未经王永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装置
- 下一篇:液体燃料燃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