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泵送式保温瓶无效
申请号: | 90207773.2 | 申请日: | 199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8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20 |
发明(设计)人: | 梁英;苏伟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英;苏伟旗 |
主分类号: | A47J41/02 | 分类号: | A47J41/02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高等学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卓加 |
地址: |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控泵送式 保温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的保温瓶,特别是电控泵送式的保温瓶。
一般生活上用的保温瓶主要由瓶胆和瓶外壳组成,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但是存在着每次倒水均需移动水瓶,易造成瓶胆损坏以及倒水后余水外溢的缺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把驱动装置、保温瓶胆和水泵构成一体,通过气压和泵的作用,把瓶胆里的水送出瓶外,我国公告的专利CN2047160U提出由瓶胆外的微型电机通过刚性传动轴带动安装在瓶胆内的水泵作用,把水通过引水管道送出瓶胆外,所述微型电机的启动由附加托盘上的开关控制。由于该专利的出水装置(水泵)构件众多,且轮座套、轮盖、引水管不是构成电动泵出水的必要构件,由此造成能耗增加,构件生产过程复杂、产品价格较高。同时,由于该专利连接微型电机转轴与水泵叶轮的设计是刚性传动轴,造成在制造和安装上务求电机轴、传动轴、叶轮轴三者在同一中心线上,即要求传动“同心”,增加了生产工艺和装配的难度。这种设计使得该装置存在出水流速慢、噪音大、耗电多、易磨损、成本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控泵送式保温瓶,以达到出水快,使生产工艺简化、使用方便、降低成本、提高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保温容器和电控泵送式出水装置组成一种电控泵送式保温瓶,其特征在于装在保温瓶盖座里的微型电机通过由金属丝制造的软传动轴带动装在保温瓶胆内的水泵体内叶轮旋转,实现电动出水的功能,这种保温瓶的盖座、出水管和保温瓶顶部的塑料盖为一体化结构,经一次注塑而成,保温瓶上盖和铁(或塑料)外壳及保温瓶底盖组成瓶胆的外罩,在瓶胆的底部与保温瓶底盖之间安装有电池盒,在出水导管前端有一顶触开关,同时,在保温瓶盖座有一按触开关,微型电机位于瓶胆顶部的保温瓶盖座里面,并通过电线与顶触开关和按触开关跟电池盒相连,每一开关都能随意控制电源。出水导管固定在保温瓶盖座上,引水导管跟水泵泵体相连,泵体里有一叶轮,叶轮通过一金属丝制造的软传动轴穿过瓶胆口密封橡胶圈与微型电机相连,所述的水泵底盖有一进水口。该装置的出水导管和引水导管构成了水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因为其水泵由叶轮、泵体及位于水泵底盖的进水口构成,没有多余的构件,故能保证流道通畅;由于采用金属丝制成的软传动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随时调整动力的传动方位,不要求电机轴和轮叶轴在同一中心线上,解决了装配上对“同心”的技术难题和减少了生产工艺的要求,降低了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将保温瓶盖座、出水管和保温瓶顶部的塑料盖连成一体,一次注塑而成,使用者在为保温瓶加注开水时,不必将水泵抽出,避免了因水泵插入和拿出的不便,以免造成对瓶胆的冲击,把顶触开关安装于出水导管前端,按触开关安装于保温瓶盖座,减少了不必要的附加装置,增加了外观的美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及其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控泵送式保温瓶的剖面图,图2是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是在微型电机(1)的旋转作用下,通过由金属丝制造的软传动轴(2),带动装在水泵(3)体内的叶轮(4)旋转,在叶轮中心的一定范围内产生相对负压,瓶胆(5)内部的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由水泵底盖进水口(6)进入水泵,在叶轮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被送到引水导管(7)然后经由出水导管(8)流出瓶外,此过程中微型电机的启动是通过装在出水导管前端的顶触开关(9)或装在保温瓶盖座(10)上的按触开关(11),由装在保温瓶底盖(12)和瓶胆底部间电池盒(13)里面的电池(14)提供能量来实现的。
为达到保温的目的,在保温瓶胆盖座顶部加上了密封橡胶圈(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英;苏伟旗,未经梁英;苏伟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步楼器
- 下一篇:球类形状自流长效保温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