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气流热混汽车节油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08041.5 | 申请日: | 199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53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26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建强 |
主分类号: | F02M31/08 | 分类号: | F02M31/08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文光中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汽车 节油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及尾气净化装置。属于发动机有关的进气、排气及燃油供应状态方面的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油料大量消耗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汽车发动机,特别是运行一定时间后的在用车油耗增多,排放的尾气中污染物质增多,威胁着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健康。为改善这些弊端,除提高发动机的质量外,国内外采取的措施一是在排气管加催化净化装置,但其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二是在发动机部份进行了技术改造,如点火系统、气缸注热,油路磁化等方案,其目的为解决燃油的充分燃烧问题而达到节油净化双重效果。如中国专利CN87214369、CN88205691.3都是向混合气中输入经预热的空气,使燃油充分燃烧,获得节能净化的原理,制成的不同装置。这些办法都要对原有部件进行改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前提下,又对原部件不做任何改动,实现较理想的节油净化作用。设计件对不同的车型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利用原发动机排放的余热作为热源;发动机缸体工作的负压作为动力,实现对原发动机化油器雾化后的混合气体①在不同工况下,可调整油气混合比接近理想值;②提前增值予热;③再次强行雾化。
本实用新型是取用排气管中排放尾气的余热,实现对原发动机化油器雾化后的可燃混合气实现强行雾化;又利用雾化环对热气流流动方式加以改变为螺旋式供氧,可以有效地纠正混合气的附壁现象;在不同的工况下加以调整空气进量,使混合气充分燃烧,提高原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且使所排放的废气中的CO和CH大大减少,而达到净化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可调空滤器安装在驾驶室内,空气经可调空滤器调整了进气量并过滤后,再经导管进入集热器的集热环中。集热器安装在排气支管与排气管之间(套在排气管的子口上),空气与尾气通路相互隔绝。空气在金属制的集热环中,经发动机排放的余热加热后的热空气,经导管由发动机的负压吸入到安装在化油器下体与进气支管法兰之间的螺旋强雾器中。在螺旋强雾器的雾化环上钻有三维锥孔,该孔具有螺旋导向作用。新鲜热空气从三维锥孔喷出,形成流速很高的螺旋热气流,基本上解决了第三重喉管(或大喉管)雾化后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油粒附壁现象;同时对未进入燃烧室的混合气体进行了在允许值内的增值加热;且由高流速旋转热气流对混合气体再次强行雾化。使燃油得以充分燃烧,而达到节油净化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为本装置结构及在汽车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集热器结构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剖视图;
图3为可调空滤器的剖视图;
图4为螺旋强雾器结构图。a)为正视图、b)为剖视图。
在图1、2、3、4中
1--可调空滤器 2--空气滤清器
3--化油器 4--螺旋强雾器
5--进气支管 6--排气支管
7--集热器 8--排气管
9--雾化环 10--雾化环座
11--联接螺母 12--空心螺钉
13--铜管(接空滤器) 14--联接螺母
15--空心螺钉 16--截流堵
17--铜管(接雾化环座) 18--集热环
19--旋芯 20--滚珠
21--弹簧 22--空滤外壳
23--空心螺钉 24--铜管(接集热环)
25--联接螺母 26--过滤铜网
本实用新型有三个主要部件,即可调空滤器1,集热器7,螺旋强雾器4。它们分别由铜管13、17连接。可调空滤器1的出气口处空心螺钉23通过铜管13连接在集热器7进气口处的空心螺钉15上,在集热器7的出气口处由铜管17连接,该管的另一端连接螺旋强雾器4的进气口处之空心螺钉12上。
它们的安装位置是:
a.可调空滤器1安装在驾驶室内,由驾驶员自行控制空气进给量:它由旋芯19、外壳22、过滤铜网26、滚珠20、弹簧21、空芯螺钉23组成。在旋芯19上有三个进气孔,分布在半圆内,另有一个孔用以安装滚珠20和弹簧21。在外壳22上有滚珠滑道一条,定位孔六个,均匀分布在圆周上。旋芯19与外壳22滑动配合。滚珠20、弹簧21与外壳22上的滑道及定位孔构成进气调节档位,旋芯19上的进气孔与外壳进气孔同向位,过滤铜网26制成圆柱形安装在旋芯19内。空心螺钉23与外壳22的底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建强,未经武建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8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胎儿头位器
- 下一篇:信息反馈防困倦安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