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08042.3 | 申请日: | 199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7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11 |
发明(设计)人: | 易秉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89720部队513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军瀚 |
地址: |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藏 半自动 止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用器械。
对于恶性、顽固性疼痛(如晚期癌症痛)的止痛方法,最常用的是口服止痛剂或肌肉注射止痛剂等。但这些方法均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目前已采用新的止痛技术:在脑室内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或硬脊膜外腔内注入少量阿片类药(如吗啡、杜冷丁等,一般为常规肌肉注射量的1/10--2/10),与分布在人脑的边缘系统、大脑导水管周围、脊髓胶状质等处的阿片受体结合,可产生明显持久的止痛效果。而且耐药性小,不会成瘾。但反复穿刺注射存在一些缺点:一是穿刺技术复杂,要求技术熟练的医生操作。二是反复穿刺注射,有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为克服上述缺点,我们研制了一种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一根硅胶管以不同方式和受药杯连接,组成Ⅰ型装置和Ⅱ型装置。硅胶管的外径约为0.05--0.15cm,内径约为0.02--0.06cm,长约30cm。受药杯为盘状,直径约1--3cm,深约0.4--0.6cm,盘口用胶硅膜封闭,以便于反复穿刺。盘底、盘壁为硬硅胶或金属结构,以便于摸清,且针刺不入,确保药物注入杯内。盘底有一开口,直通连接管,横向连接时为Ⅰ型装置,纵向连接时为Ⅱ型装置,用于向人体不同部位给药。连接管的内径与硅胶管的外径相同,以连接硅胶管。具体结构如附图所示,图中:1为受药杯,2为硅胶管,3为连接管。该装置的设计原则是:埋入人体后对机体无损害,患者无不适感,注射时能摸清;做皮下穿刺时,能将注入受药杯的止痛药导入脑室内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该装置的特点是将反复的脑室内、脊髓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穿刺注射为皮下穿刺注射,因此一般护士、经训练的家属都可操作;有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避免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并发症,方便了医、患两者。该装置属国内首创,经临床检验证明符合实用性要求,易于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该装置及其治疗方法一九九0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89720部队513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89720部队513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8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