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板式接臭氧发生室无效
申请号: | 90208143.8 | 申请日: | 199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6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13 |
发明(设计)人: | 谢和琏;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和琏;张帆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朗光 |
地址: | 541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板式 臭氧 发生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装于臭氧发生器中的臭氧发生零部件,特别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板式插接臭氧发生室。
现市场上绝大部份臭氧发生室中所装的臭氧发生元件,都是呈管状形式,即是安装着通称的臭氧发生管。公知的臭氧发生管绝大部份又是单面间隙放电型的,它是以高压电极和公共极间引弧而电离间隙中的空气来产生出臭氧,其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成臭氧的效能,而且管子极易损坏;管式臭氧发生室的结构较为复杂,其制造、安装、维修保养都很困难;另外在整机设计时,由于需考虑装设高压发生系统和水冷却系统,致使整机体积非常庞大、造价昂贵、能耗高、效率低。故正逐步被设法淘汰。目前所能得知的板形臭氧发生板,一般也是采用间隙放电的原理设计而成,(严格说来,仍是沿用单面间隙放电式)以两极间高压引弧电离间隙的空气制造臭氧,故极板仍较易损坏。而且高压极板、公共极板和绝缘介质板都是各分离制作而成,为保证组装后能形成放电的极间间隙,又得将公共极板或者是将绝缘介质板的平面加工成带有散热翼形的凸台形状,这就大大增加了加工的难度。而高压极板和公共极板需用不锈钢、高纯铝等金属制造,材料损耗量大,生产成本仍较高。
我们在这里要向公众提供一种结构极为简单,很容易制作、极便于安装、维修、保养、臭氧发生量大、能耗低、使用效果好、寿命长,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的臭氧发生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一种以无间隙放电原理设计制作的新型板式臭氧发生元件——臭氧发生板作为主要元件组装而成臭氧发生室。这种臭氧发生板,是在一块绝缘基板的两个表面的相对部位上,相对地各敷贴着一层网状导电层材料所构成。这两层网状导电层,一面可作为公共极,另一面即作为高压极,整块臭氧发生板微观上就相当于是一个板状、开放式、极不规则的电容,将臭氧发生板的两个网状导电层分别与臭氧发生器的公共极和其高压脉冲振荡器的高压极相连接,通过高压电,臭氧发生板的两网状导电层面上便都会出现强烈的辉光放电现象,从而将其周围的空气电离产生浓烈的臭氧。本新型臭氧发生室是由偶数块形状、大小、结构、规格相同的臭氧发生板平行插装在一个框架内的平行直槽内所组成。每两块相邻的臭氧发生板所相对着的网状导电层面即是同一极性,并相导通着,处于最外两端的两个网状导电层面是作为公共极,那么臭氧发生板的第二间隔的两网状导电层面即为高压极面,而第三间隔的两网状导电层面又是为公共极面,第四间隔的两网状导电层面又为高压板面……如此相间重复。所有的公共极和高压极面各都分别与臭氧发生器的公共极和高压脉冲振荡器的高压输出极相连通,通入高压电。整个臭氧发生室中插装着的每一块臭氧发生板的两网状导电层面上都立即会出现强烈的辉光放电现象。
这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室结构非常简单,对其框架无特殊要求,只要在通空的框架内,设置有能插装臭氧发生板的平行直槽就行了。臭氧发生板的制作也非常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是将网眼密度目数较大的金属丝网用粘接剂敷贴在绝缘基板两表面的相对位置上即可制成网状导电层面。两网状导电层面的任何一面都可用作公共极或者高压极;每块臭氧发生板的规格尺寸都一样,可大批量生产制作,也可以随意互换,并可随时将臭氧发生板抽出框架清扫保养;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不会产生电弧和高温,故不需装设水冷却系统,臭氧发生板也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实验证明,在放电面积相同,输入功率相等的情况下,无间隙辉光放电比间隙引弧放电电离空气制造臭氧的效果要强许多倍,更何况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板的两面都同时放电,故用本实用新型装备的臭氧发生器整机结构极为小巧,而效率高,能耗低,售价便宜。
下面,通过附图更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图;
图2为臭氧发生板的断面结构示图;
图3是弹性电极接触片的结构示图。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臭氧发生板,其绝缘基板(1)一般就用能耐一定高温和耐高压电压击穿的玻璃、人工云母、酚醛聚酯、聚四氟乙烯等绝缘板板制作,在强度和绝缘性能许可的情况下,其厚度自然是越薄越好。先将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矩形板状,然后将两片面积稍小一点的,以导电率较大的金属细丝编织成的高网眼密度目数的丝网片,用粘接剂分别敷贴在绝缘基板(1)的两表面相对部位上。臭氧发生板的每面网状导电层面既可作为公共极面(2),也可用作高压极面(3)。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其结构形式更是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只要能便于插装或抽取臭氧发生板,并利于制成的臭氧散出和将新空气输入就行了。比较简单、实用的结构形式是如图1所示的那样,整个框架就由一对平面积尺寸规格相同的矩形的上支承板(8)和下支承板(4),被平行地紧固在两块侧支承板(6)上构成,在上支承板(8)和下支承板(4)相对着的面上,根据所插接的臭氧发生板的块数,设置着插装臭氧发生板的平行直槽(5)平行直槽(5)的宽度要比臭氧发生板的厚度稍大一些,上支承板(8)和下支承板(4)一般是工程塑料板等绝缘材料制作,用固定螺丝紧固在两块侧支承板(6)上,从而构成一个穿通的四面形框架,在框架上平行直槽(5)的一端,设置了一条限位档板(9),其作用就是限定臭氧发生板在框架内的插装位置。每两块相邻着的臭氧发生板的相对两个网状导电层面是属于同一极性的,可用一个弹性电极接触片(13)使其导通。为便于对外连线接通,每个弹性电极接触片(13)都用一个接线柱将其固装在上支承板(8)上,连通着公共极面(2)的,即为公共极接线柱(10),连通高压极面(3)的,即高压极接线柱(12)。臭氧发生板在框架内最外两端的网状导电层面是公共极面(2),也分别弹性电极接触片(13)和公共极接线柱(10)将其导联。对所有公共极接线柱(10),还可在上支承板(8)的外表面上用一块公共极连接板(11)给串联起来,而后与臭氧发生器的公共极连通。而高压极接线柱(12)则与臭氧发生器的高压脉冲振荡器的高压输出极相连通。高压脉冲振荡器的高压输出极可按输出功率的大小分为几档,每档连通着不同组数的臭氧发生板高压极面(3),这样,就可根据实际需要,操纵臭氧发生器制造不同浓度的臭氧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和琏;张帆,未经谢和琏;张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8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