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力训练器无效
申请号: | 90208353.8 | 申请日: | 199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7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心;庞世雄;杨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心 |
主分类号: | A63B21/062 | 分类号: | A63B21/0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朝阳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福庄 |
地址: | 10002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训练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器械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投掷专项力量训练器,特别是转发力这个至关重要而又难于掌握的技术关健环节,以提高投掷运动成绩。
在投掷运动中,运动员正确掌握转髋发力技术,是出成绩,上水平的关健。目前,解决投掷运动转髋发力问题,多采用徒手模仿练习方法。由于这种传统的练习方法发力动作定位不准,不能充分发展髋关节的专项力量,致使投掷运动员在转髋发力时,往往出现动作不及时、不准确、力量小、速度慢等问题,成为影响投掷运动成绩提高的薄弱环节。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投掷运动中转髋发力的专项训练这个难题,以促进投掷运动成绩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掷专项发力训练器,它可模拟运动员最后用力拧腰,转髋发力技术,进行定性,定位、定量训练,能增强髋、腰及下肢的专项力量,纠正投掷中的错误动作,完善投掷中的转髋发力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设计方案来实现的,一根系于运动员腿部和腰部的牵引带通过滑轮系统和配重系统相连,运动员在练习投掷动作的转髋发力时带动配重器起落,将配重器的重力转化为腰部扭转的阻力,并通过计数器和配重量的调节来定位定性定量地训练运动员。
图1、发力训练器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牵引带示意图
图3、牵引带使用示意图
现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如图1所示,其由龙门架1、配重系统2、底架3、导杆4、钢丝绳5、滑轮6、10、11、14、配重支架7、计数器8、滑轮支架9、牵引带12、连接环13、站位板15所组成。
龙门架1和底架3用钢管弯曲焊接而成为L型主体结构。滑轮6、10、11、14组成一个滑轮系统,滑轮6安装在配重支架7上,滑轮10、11、14依次安装在龙门架上的滑轮支架9上,钢丝绳5通过滑轮10或11或14,再通过滑轮6与配重系统2连接。它把配重系统所提供的重力转化成为牵引带的扭转阻力。两根导杆4焊接在配重支架7上,它给配重系统提供运动轨迹。计数器8安装在龙门架上部,用于显示配重系统的起落次数。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带12如图2所示,其由活动链17、带环18、锁结19、20、长带21、缚髋套22组成,活动链17与钢丝绳5一端的连接环13相连,下连带环18。作为一个实施例:带环18、锁结19、20、长带21、缚髋套22合用一条宽30cm、厚3.5cm、长2800cm的尼龙带制成;缚髋套22的带长为1600c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动作原理如图3所示。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先调整好配重系统的重量及计数器数码,再根据运动员身高,选择钢丝绳是通过滑轮10,还是11或14,如果是右手投掷者将缚髋套22套入右大腿,牵引带12向后绕环,绕过腰、左侧髋部、把牵引带绷紧,两腿两脚按投掷最后用力的开始姿势,立于站位板15上,身体右侧是器械,然后模仿投掷的转发力动作,牵拉钢丝绳使配重系统向上提起,反复练习,达到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仅更新了投掷项目传统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实现于定性定位定量训练,而且对掌握转髋发力技术,纠正该技术环节的易现错误;发展腰、髋及下肢专项力量有显著效果,使用本训练器练习,在动作结构,幅度,肌肉用力的顺序,方向和性质等方面都符合投掷运动的特点,使练得的力量,能切实,直接用于投掷专项,提高投掷成绩。本训练器有计数器和可选择的配重系统,便于教练员准确掌握训练情况,也便于运动员自我监督,能避免肌肉、关节损伤,具有较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选择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做其他一些运动项目的练习器械,如练习上肢的拉力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体实施可以采用黑色金属管、棒、板材、折弯成型,机钳加工、焊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心,未经王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83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