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齿棘轮旋拨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0208466.6 | 申请日: | 199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81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杜来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19/48 | 分类号: | H01H19/48;H01H9/54 |
代理公司: | 航空工业部西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仙波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齿棘轮旋拨开关,系属电学中的电器开关技术领域,特别适于用作室内白炽灯照明开关。
目前广泛使用的棘轮式开关,其棘齿、触叶及触端均为平面。当开关由稳态转入暂态(换位)时,触叶与触端则由面接触突变为线接触,导致电流密度突增;同时,由于触叶仅部分覆盖棘齿,也使得开关在结束暂态前,棘齿已将触端顶起,触端逐渐而非突跳地完成了与触叶的脱离并产生了一段距离的电弧。在1989年12月13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中,公开了公告号为CN2049400U的一种节能拉线开关,它的构成是采用了棘轮、非对称双片弹簧的组合。其不足是,在同侧两触端的弹性压力下,将使棘轮与转轴间的摩擦力矩增大,同时,两曲形各异的片弹簧也难以保证两触端换位时的瞬间同步;另一方面还存在上述暂态电流密度大、有电弧、无瞬间电脱离功能的缺陷。这些开关均不符合《JB846-66》中有关“开关的操作机构应灵活轻巧,触头的接通与断开动作应由瞬时转换机构来完成”的技术规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曲齿棘轮旋拨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拨盘与棘轮为同心叠列的一体成型塑件,拨盘直径大于壳体宽度,棘轮上设有棘齿、轮片上设有触叶,将轮片嵌套在棘轮上,两对称片弹簧之触端对称弹压在棘齿或触叶上,棘齿、触叶、触端为曲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拨盘与壳体具有同轴对称中心,棘轮上嵌套有单触叶的上轮片和三触叶的下轮片,两轮片间垫有绝缘片,下轮片之触叶由一组对称单触叶和超前60度圆心角的单触叶构成。定位时,将上轮片的单触叶与下轮片超前60度圆心角的单触叶对称叠放,每棘齿、触叶均对应60度圆心角,上轮片、下轮片还分别与半导体整流器件的两端相连,在两片弹簧的延长片上,分别紧固有接线柱,这样拨盘每旋转60度圆心角则带动棘轮作一次电气换位,当连续旋动拨盘时,可在两接线柱上获得周期性的三种电气状态,即断、整流通、通。
二、拨盘与壳体具有同轴对称中心,棘齿上叠列嵌套有双触叶上轮片和双触叶下轮片,两轮片间垫有绝缘片,上轮片与下轮片的双触叶均由一组对称单触叶构成,定位时,将上轮片超前下轮片60度圆心角叠放。每棘齿、触叶均对应60度圆心角。下轮片还通过一导电片、半导体整流器件与一无延长片的片弹簧相连,导电片上紧固有接线柱,另一片弹簧的延长片上紧固有另一接线柱,这样拨盘每旋转60度圆心角则带动棘轮作一次电气换位,当连续旋转拨盘时,可在两接线柱上获得周期性的三种电气状态,即断、整流通、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一、由于棘齿、触叶、触端为曲面,使得开关在稳态时具有最大的接触面,而在暂态换位过程中,该接触面逐渐减小,直至跳离瞬间为线接触,这就消除了电流密度的突增,并将电弧降至最低限度,使本开关具备了瞬间通、断功能。
二、采用对称片弹簧后,棘轮与片弹簧的组合结构为一平衡力系,有较佳的力学性能。同时,相同的片弹簧曲形使得两片弹簧触端能准确完成通断时的同步。
三、由于采用了双轮片,使本开关在对称片弹簧优点的基础上,具备了调光、节电功能。
四、本开关几何结构合理、紧凑,便于装配、外形美观,便于操作、使用安全。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曲齿棘轮旋拨开关结构图
图2、曲齿棘轮旋拨(带导电片)开关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8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卷纱门
- 下一篇:纺部电动落插机筒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