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轨减震接头无效
申请号: | 90209691.5 | 申请日: | 199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9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忠 |
主分类号: | E01B11/26 | 分类号: | E01B11/26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西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希鲁 |
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西***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轨 减震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轨减震接头,适用于干线、支线、工矿用铁路及城市中有轨电车、轻轨列车、地下铁道的钢轨的接头。
在已有技术中,现有钢轨接头均为平接头,虽轧制后的切割与铺轨时的安装连接均比较简易方便,但机车车辆在线路上行驶时震动较大,对其装用的机具、设备使用寿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加速轮缘踏面磨耗。按钢轨标准长度为12.5M及2.5M计,旅客列车当车速在60Km/h时,每分钟即需承受80次或40次的钢轨接头的震动。极易使司机和旅客疲乏困倦,是诱发机车发生事故的苗子,也使旅客感觉不快,和产生对长途乘车旅行的厌烦情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轻震动的钢轨接头,可用在每米38、43、50公斤以及其他轻重型钢轨的接头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轨减震接头,它是由至少两组鱼尾板螺栓、螺母及垫圈[4]所连接紧固的、以两块鱼尾板[3]所夹持住的钢轨接头[1]与钢轨接头[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钢轨接头[1]上设有平顶梯形的凸字状接头,钢轨接头[2]上设有与钢轨接头[1]对应配合的平底倒梯形的凹字状接头。其钢轨接头[1]与钢轨接头[2]的凸、凹接头的曲形截面均与工字形钢轨的底平面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对比,将使可导致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规律性震动的“轨缝”(即两钢轨端头间的缝隙,一般在常温时为8mm)的距离延展并均匀分布到约6倍轨缝宽的长度上即48mm范围内,而且都还存留有部分钢轨顶面以支撑轮对,因之可使震动减轻。减少轮缘踏面的磨耗与啃伤,延长轮箍使用寿命,缓和机车车辆上机具设备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损坏,减轻司乘人员的疲劳与困乏,增加乘车旅客的舒适感。
附图:图1.钢轨减震接头 总组装图
图2.钢轨减震接头 接头放大图
图内零部件名称:
1.钢轨接头 2.钢轨接头 3.鱼尾板 4.鱼尾板螺栓、螺母、弹簧垫圈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用于每米50公斤重量的铁路干线用钢轨如附图1、2所示,钢轨接头[1]的端部制成顶宽20-0.5mm的平顶、夹角35°高40mm梯形的凸字状接头,钢轨接头[2]的端部制成底宽20+0.5mm的平底、夹角35°深40mm倒梯形凹字状接头以与钢轨接头[1]对应配合。所有两种接头的凸、凹接头的曲形截面均与工字形钢轨底平面相垂直。钢轨最外端的鱼尾板螺栓孔的孔中心线分别距离凸接头的平顶或凹接头的平底的垂直平面的水平距离可继续保持原有的66mm,仍可通用原用的每米50公斤钢轨的鱼尾板[3]以及鱼尾板螺栓,螺母及弹簧垫圈[4]。当在常温下按8mm预留轨缝,使用两块鱼尾板[3]夹持住钢轨接头[1]及钢轨接头[2]并使鱼尾板[3]上下斜面分别顶紧贴靠钢轨工形槽的两侧上下斜坡面、以6组鱼尾板螺栓、螺母及弹簧垫圈[4]连接紧固后即可行驶机车车辆。使用时整根钢轨的两端分别按钢轨接头[1]及钢轨接头[2]制造,以便对应配合。对于焊接长钢轨仅需在有轨缝处采用此种减震接头,整个线路的减震效果将更佳。在曲线上采用减震接头时其相邻钢轨还可分担轮对施加到钢轨上的部分侧压力。对于修换及临时性的或局部配装的非标准长度的短轨可仍旧采用现在的平接头钢轨,二者同时并存混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忠,未经李振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9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