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轮式登楼轻便车无效
申请号: | 90210130.7 | 申请日: | 199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14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如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如海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B62B5/02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轮式 登楼轻 便车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属于登楼用的轻便车。
目前也有载货、载人的登楼车,例如专利号为86105089的登楼车,虽然能达到载货、载人登楼的目的,而且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但其结构较复杂,造价高,不适于普及,尤其没有止逆机构,因此,安全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安全性好的行星轮式登楼轻便车。
本实用新型主要就是在现有双轮小推车的结构基础上,增加具有止逆作用的行星轮机构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把手1、车体主架2、承载网架4、支腿5、车架主轴6,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主轴6的轴承10上分别设置有3个对称的凹弧形轮架9、轴承10的外表面是棘轮机构11,凹弧形轮架9的顶端固定有轴8,轴8上具有行星轮7;行星轮7的轮毂内具有离合齿轮13,行星轮7的轮毂与离合齿轮13之间是滚珠15,滚珠15可分别同行星轮7轮毂的内圆柱面16、离合齿轮13的外楔形面17相接触,相对于离合齿轮13的凹弧形轮架9的顶端具有内齿轮12,内齿轮12外与行星轮7的轮毂之间具有复位弹簧14,行星轮7与轴端19之间具有旋扭18,旋扭18与轴端19之间是牙嵌式离合器20。
为载物、载人安全起见,可在车体主架2上设置安全连接带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行星轮架与车架主轴的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棘轮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行星轮与弧形轮架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B剖面图。
图7是图4中的C-C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动作循环过程。
先将本实用新型组装成图1的所示形式,本车即可使用。若用本车登楼时,使棘轮机构11呈结合状态,转动旋扭18使牙嵌离合器20呈离开状态,旋扭18就使行星轮7左移,离合齿轮13就与内齿轮12相啮合,与此同时,复位弹簧14被压缩,这样行星轮7就不能相对轴8随意转动,而是同凹弧形轮架9成一体。人们牵动把手上楼时,由于行星轮7受到楼梯踏步路面的阻挡,就迫使行星轮7绕车架主轴6转动,使之本车随之登楼,若本车在登楼过程中下滑时,即行星轮7逆转,此时行星轮7的轮毂反转,使滚珠15滑动到外楔形面17狭窄处,即行星轮7不能再转动,再是棘轮机构11的作用,这就起到安全保险作用;若用本车不用于登楼时,只要转动旋扭18使牙嵌离合器20结合,这样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离合齿轮13同内齿轮12离开;棘轮机构11呈离开状态,此时,行星轮7就可相对于轴8随意转动,使本车得以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
1、结构简单、适用:
本实用新型仅是在现有的手推双轮小车的基础上,附加行星轮机构,就增加了登楼功能,制作本车的工艺简单、用料少、造价低、适用于社会普遍采用;
2、安全性好:
载货,尤其载人登楼安全第一,本车采用了双保险机构,即在车体主架上设置棘轮机构,在行星轮上设置止逆机构,就可大大增强了本车的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如海,未经林如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0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