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废水冲刷便池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10736.4 | 申请日: | 199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0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润武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冲刷 便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废水冲刷便池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与器材技术领域。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器材与装置》介绍了水射器、洗手盆、阀门和几种废水处理装置,另外还有在厕所设置废水箱,将废水倒入箱中备用,不能自动提高水位。或将顶层楼的废水用于下一层楼冲厕所,这需改造下水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利用自来水本身具有的能量做动力自动回收废水冲刷便池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按下列步骤实现的:在洗手盆(6)的下方装一接水箱(2),接水箱(2)通过废水管(15)与密封气水箱(10)相连通,密封气水箱(10)通过吸气管(8)水射器(7)与自来水相连通。在接水箱(2)上装有一次过滤器(5)和二次过滤器(3),以及溢流管(4)和放水塞(1),而且溢流管(4)和放水塞(1)相连通。在密封气水箱(10)内部装有一由塑料、橡胶等不透水、不透气类似物制成的凹形隔膜(16),底部装有一单向阀(11)。废水管(15)与气水箱(10)连通并装于气水箱侧上方,吸气管(8)按装在气水箱上方。吸气管与废水管之间由凹形隔膜隔开。密封气水箱(10)的外围装有一废水贮存箱(14),在废水贮存箱(14)的底部装一废水排放管(18)及废水阀门(12)。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废水冲刷便池的装置,可用于生活废水回收利用,尤其是利用废水冲刷便池,其优点是:
1、节约水源;2、节约电能;3、自动化;
下面对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1是水射器按装于阀门(9)出水口图。附图2是水射器按装于阀门(9)进水口图,图中实线箭头为自来水;虚线箭头为废水;双点划线箭头为空气。
1、放水塞;2、接水箱;3、二次过滤器;4、溢流管;5、一次过滤器;6、洗手盆;7、水射器;8、吸气管;9、自来水阀门;10、密封气水箱;11、单向阀;12、废水阀门;13、大便池;14、废水贮存箱;15、废水管;16、凹形隔膜;17、自来水阀门;18、废水排放管。
使用自来水时,开阀门(9),自来水流过水射器(7)时加速,在吸气管(8)中产生负压,通过吸气管(8)使密封气水箱(10)的凹形隔膜(16)上部空腔产生负压。隔膜(16)在负压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又使隔膜底部产生负压,单向阀(11)在负压作用下关闭,同时接水箱(2)中的废水经二次过滤器(3)过滤,在负压作用下,经废水管(15)流入密封气水箱(10)中的隔膜(16)的下部与气水箱底部之间的空间。自来水用完后,关闭阀门(9)。外界空气通过水射器吸气管(8)进入气水箱(10),使隔膜下沉。这时隔膜上下均为一个大气压。由于单向阀箱内一端的压力此时为一个大气压加上箱内水位高度差产生的压力大于其外侧,单向阀(11)打开。密封气水箱(10)中的水通过单向阀流入废水贮存箱(14)中备用。
废水贮存箱(14)与大气是连通的,打开阀门(12),废水由于高度差的作用而快速流入大便池(13)中。
附图2中,水射器(7)装于自来水阀门(9)与主供水管道之间的进水管路上。使用自来水时,水射器(7)将凹形隔膜(16)中的自来水抽走,使密封气水箱(10)的凹形隔膜(16)与气水箱底部之间的空间产生负压,从而将废水吸到气水箱(10)中。关闭自来水阀门(9),自来水经水射器(7)流入凹形隔膜(16)中,将废水通过单向阀(11)压入废水贮存箱(14)中。图2的作用原理同图1。
打开放水塞(1),接水箱(2)中的废水流入下水道,以免家中长期无人时发臭。溢流管(4)控制接水箱(2)的水位高度。过滤器(5)和(3)可滤出废水中大块杂物。凹形隔膜(16)使自来水和废水隔开。自来水阀门(17)用于无废水时冲刷便池。
实施例:
按照附图1或2的顺序按装,废水贮存箱装于厕所大便池上部,其高度可同高位水箱。接水箱装于洗手盆底部,与自来水阀门做成一体的水射器装于洗手盆上部。装于进水管中的水射器可按装于进水管的任何部位。放自来水时,打开阀门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润武,未经张润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07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