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混合式雾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1365.8 | 申请日: | 1990-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81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27 |
发明(设计)人: | 汪育明;张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育明;张启林 |
主分类号: | F23D11/38 | 分类号: | F23D11/38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华学,李翠梅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混合式 雾化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混合式雾化器,它属于把液滴或蒸发液体直接喷进燃烧区的燃烧日用喷嘴类。
GG86200959公开了一种双重雾化内燃式重油燃烧器,其采用了一种双重雾化喷嘴,所谓双重雾化喷嘴既喷嘴有两条通路,一条通燃料先进行机械雾化,所采用的机械雾化装置包括旋流室和雾化片;另一条通雾化剂经旋流的在出口处与燃料汇合再进行气动雾化。这种喷嘴虽对一般质量较好的重油有较好的雾化效果,但在油压、油温、雾化剂输送比压较低以及重油粘度较大(比如200#重油和渣油)的情况下,雾化效果不甚佳,难以满足各种燃油工业炉和燃烧器在各类工况下稳定工作的要求,因而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雾化性能较现有技术为好的多级混合式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喷嘴的机械式雾化装置作了改进,其要点在于在机械式雾化装置的旋流室1内,与雾化片2喷油孔3同轴的位置上设置了一雾化剂内混喷孔4,从而构成了气动雾化和机械雾化合为一体的多级混合式雾化器。工作时,从雾化剂内混喷孔4喷出的雾化剂经雾化片前收敛锥孔5、喷油孔2高速喷出时,形成一定的射吸作用,即使油压很低(P<0.5kg/cm2),由于射吸作用也能正常混合;另外,油和雾化剂经喷油孔3喷出后,由于文丘里效应,将一起产生一次实发性扩散变化,从而燃料油与雾化剂从该处起即开始实现良好的混合雾化。由于雾化剂射流的射吸作用,将弥补油压、油温、雾化剂输送比压变低以及燃油粘度较高带来的负性效果,因此以上这些工况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对混合雾化效果影响很小。前述雾化剂内混喷孔4出口位置的高低在本实用新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位置过高,射吸作用不强;从而雾化效果差,位置过低,当雾化剂压力足够高时效果尚佳,当其压力降至一定比压值时,则燃油还来不及喷出就反压进入雾化剂内混喷孔4及其通道,孔道堵塞后就失去了射吸混合雾化的作用,因此,雾化剂内混喷孔4出口应位于喷油孔3内;另外,雾化剂内混喷孔4通道面积与喷油孔3通道面积二者间的比例要适当,实际表明两者间面积比宜为(0.01~0.5):1。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混合式雾化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加雾化剂外混通道构成三级混合式雾化器。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混合式雾化器含有一由雾化片2、旋流室1构成的机械式雾化装置。其中,雾化剂内混喷孔4设置在旋流室1内,并与雾化片2上的喷油孔3同轴,同时内混喷孔4的出口位于喷油孔3内。图中,7为雾化器帽体,10为雾化器本体,其上的11为燃油接口,9为燃油通路,旋流室1通过若干小孔8与燃油通路9连通,旋流室1内的6为旋流叶片;另外,雾化器本体10上的口为雾化剂接口,13为雾化剂通路,其与雾化剂内混喷孔4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喷油孔3、雾化剂内混喷孔4通道面积比为1:0.2。本实施例的多级混合雾化器,可采用蒸气或压缩空气作为雾化剂,当采用蒸气作雾化剂,燃用100#重油,在油温80℃以上,油压0.5kg/cm2以上,雾化剂压力0.5kg/cm2以上的使用条件下,喷出的油雾颗粒均匀,平均直径小于120微米,其中20~50微米的约占40%。当雾化剂压力低于0.5kg/cm2时,仍能对燃油进行良好地雾化。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混合式雾化器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多了一条雾化剂外混通道15,它由内帽体14、外帽体16之间的环隙所构成,并通过若干小孔17与雾化剂通路13相连通。本实施例的多级混合式雾化器,喷油孔3、雾化剂内混喷孔4的通道面积比可供选择的比值范围同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可选1:0.4;喷油孔3、雾化剂外混喷出口18通道面积比为1:(0.5~2),本实施例取值1:1.2。本实施例的多级混合式雾化器燃用200#以上等外重渣油,当采用蒸气或压缩空气作为雾化剂,在油温80℃以上,油压、雾化剂压力0.5kg/cm2以上的使用条件下,喷出的油雾平均粒度小于115微米,其中20~50微米的约占42%。
实施例3: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2的地方在于在旋流室1内围绕雾化剂内混喷孔4增设了燃油轴向射流喷孔19,它通过若干小孔20与燃油通路9相连通,在其它结构参数和使用参数同实施例2的条件下,实施例3的雾化器对燃油的雾化效果基本同实施例2,但火焰长度较实施例2为长,适用于大功率长束焰柱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育明;张启林,未经汪育明;张启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1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油器
- 下一篇:提花机提花片电脑控制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