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坐靠式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0212615.6 | 申请日: | 1990-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3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化伟;何绍韩;方晓霞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8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坐靠式 自行车 | ||
本发明的坐靠式自行车,涉及一种人力驱动的两轮交通工具。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几乎都是大家熟悉的直立骑车姿势。由日本《自行车实用手册》编辑委员会编写,邢玉民、李松操翻译,轻工业出版社82年出版的该手册第一分册第195页提到的水平形自行车,类似本发明的自行车布局。这种自行车采用坐靠式骑车姿势,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小迎风面积,从而减小空气阻力。骑车人坐在座椅上,仰靠着靠背,两脚在斜前方向蹬踏驱动,其驱动系,传动系,行走系,转向系和刹车系在结构原理上均类同普通直立骑姿的两轮自行车。由于上述骑姿及常规的驱动、传动系,其总体布局往往把前轮布置在脚踏驱动系的前方,使车身拉长,整车结构重量增加,占地空间增大,加之其它一些原因,未能得以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巧,车身短小,可以折叠,便于存放携带,同时具备实用自行车必要的舒适、安全、省力等特性的坐靠式自行车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坐靠式自行车采用了前后往复踏、钢丝绳传动的技术方案,其结构特征是:前叉、车梁和后轮架构成车身,前轮安装在前叉上,后轮装在后轮架上构成前后轮系;前叉和前轮布置在紧靠座椅前下方,车把装在座椅下方与前叉连接,构成本车的转向系;车梁的前方连接前伸臂,前伸臂的前端铰接有摆臂,摆臂上方装有回位弹簧,摆臂下方连接踏板,构成脚踏驱动系;一杠杆臂连接在摆臂上,钢丝绳的前端通过档轴连接在杠杆臂上,钢丝绳的后端绕在装在后轮毂上的滚筒飞轮的滚筒外壳上并固定其上,构成本车的传动系。骑本车时,骑车人仰坐在座椅上,双手撑扶着座椅下方的车把,双脚往复蹬踏斜前方的踏板,通过杠杆臂,钢丝绳将踏力传到后轮毂上的滚筒飞轮,从而驱动后轮转动,由于前后往复踏比旋转踏时的双腿活动空间小,所以,即使前轮布置在座椅前下方,仍能较好地保证骑车人的舒适、安全和前方视野。
本车的滚筒飞轮有一轮芯,一滚筒外壳由两盘滚珠定位在轮芯上,轮芯外侧装一盘发条弹簧,发条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滚筒外壳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在后轮轴上。
为使结构更简单,本发明的坐靠式自行车还可以采用双脚共用同一套往复踏驱动系和钢丝绳传动系,这样作虽然有半周期的“死点”,即有半周期的时间不出力,靠人车惯性滑行,但其毕竞大大简化了结构,必要时是可取的,何况,即使是常规旋转脚踏自行车,每个周期也有两次较大转角范围的“死点”,至于每次向前踏时,飞轮内棘爪、棘齿之间间隙可能引起的“冲击”,可以通过在飞轮轮芯内增加棘爪的对数来解决。
本发明的坐靠式自行车的结构很适合折叠设计,为得到最小的折叠收放尺寸,可采取“全折叠”的结构,即整个脚踏系,靠背,前叉,后轮架都是通过铰接实现旋转折叠,车把可以取下叠放。当然,为简化结构也可只折叠上述构件中的某几个,如果前叉不折叠,车把也可采取绕一铰轴作旋转折叠。
由于本车车把较低,不便步行推车时扶把,为此,在靠背上方可装一辅助转向把手。
后轮比较小时,为了增加传动比,还可以在传动线路中增加一个动滑轮。
由于上述结构特征,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重量轻,经折叠后尺寸充分小,便于旅行随身携带,同时它还能作小推车和休息坐椅用。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特征,本例中的坐靠式自行车可折叠,前后车轮均选用41厘米标准自行车轮,双脚共用同一套驱动传动系。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该例总体布局和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对应构件的名称是:〔1〕-前轮,〔2〕-踏板,〔3〕-杠杆拉绳,〔4〕-摆臂,〔5〕-回位弹簧,〔6〕-杠杆臂,〔7〕-档轴,〔8〕-前伸臂,
〔9〕-钢丝绳,〔10〕-静滑轮,〔11〕-前叉,〔12〕-车把,〔13〕-车梁,〔14〕-座椅,〔15〕-辅助转向手把,〔16〕-靠背,〔17〕-背包,〔18〕-坐簧,〔19〕-后轮架,〔20〕-动滑轮,〔21〕-滚筒飞轮,〔22〕-后轮。
图2是滚筒飞轮结构简图。
图中标号对应构件的名称是:〔23〕-滚筒外壳,〔24〕-轮芯,〔25〕-发条弹簧。
图3是前叉、车梁和后轮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车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对应构件的名称是:〔26〕-定位扣,〔27〕-卡勾,〔28〕-卡槽。
图5是速比计算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化伟;何绍韩;方晓霞,未经王化伟;何绍韩;方晓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2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 下一篇:带自动卷帘纱门的拉闸式保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