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3092.7 | 申请日: | 199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22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华;朱惕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铁路分局衡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A61F5/04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衡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桂英,刘勋阶 |
地址: | 42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肢 骨折 整复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的医疗器械。
骨折外固定器是为了使骨折后即时得到可靠的固定、愈合,尽早恢复四肢运动的功能。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外固定器,一般属于体外刚性固定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既妨碍患者的功能锻炼,又给医务工作者带来繁琐的包扎、着装,使用、折装不方便,如中国专利号“86200021”。人们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包扎和折装,骨折外固定器以单边固定较多,如中国专利号“87215178.0”是一种轻便骨折外固定器,结构轻巧,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软组织外伤肢体功能恢复。但它存在如下问题:1、只起固定作用,骨折愈合时间较长;2、只起同一平面的固定作用,容易产生骨折端的旋转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对四肢骨折能产生纵向牵引、复位、加压、纠正骨折端的旋转、重叠与分离,能多方位的固定,而且从复位固定起,患者还能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端充分吻合,能大大缩短愈合时间的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器是由钢性的固定板和骨针及紧固连接件组成。固定板上开设有两条互相平行的长方形通槽,骨针的尖端设计有锥形螺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分别在两块相同结构的固定板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固定块,固定块可为实芯体或“匚”形状。固定块和固定板连接方式,可用螺钉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或加长固定板(1、7),然后采用冷加工方式,将固定板一端加工成“匚”形状,再用螺钉、螺母、框架和调节螺杆将它们连接成能调节两固定板之间距离的整体。在固定板的通槽上还垂直连接了一个以上的直角固定板,板上同样设有两条互为平行的纵向通槽,通槽的宽度与固定板上的通槽宽度一致。当骨针横向旋入骨内与骨组织御接紧密以后,骨针的另一端再通过固定螺栓下端的通孔,固定螺栓的上端立即通过固定板或直角固定板上的通槽,然后再用垫圈,螺母固定在需要的位置。根据需要的高度和角度不同,还可以在固定螺栓的下端套上一个可供不同角度和不同高度的调节套。因为调节套上设有与套的轴线垂直的不同角度和不同高度的通孔。孔的大小大于固定螺栓上的通孔(20)。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固定两根以上骨针的多方位固定。固定可靠克服了骨折端的旋转、位移等不良现象,达到骨折对位最佳的位置。最后旋转调节螺杆、调节两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使骨折端面承受适当的压力,方便治疗,大大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因为调节螺杆两端面分别设有正、反螺纹,并且分别与两固定块螺纹连接成一直线,调节螺杆的中部为四方体或六方体,在四方体或六方体的每个面上均设有一个盲孔,孔的直径大于骨针大头端的直径,只需用骨针的大头端插入任一盲孔中,稍用一点力,立即能使调节螺杆旋转,调节两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使用方便,不必配备专用工具。上述骨针的装折互不受影响,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叙述如下:
图1:一种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器的主视图。
图2:一种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器的侧视图。
图3:固定螺栓主视图。
图4:调节螺杆主视图。
图5:直角固定器主视图。
图6:直角固定器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铁路分局衡阳医院,未经长沙铁路分局衡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30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位自动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点烟、照明两用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