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箜篌无效
申请号: | 90213607.0 | 申请日: | 199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9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韩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其华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殿中 |
地址: | 11000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箜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卧箜篌,主要构成件为共鸣箱、固定在共鸣箱端部的系弦轴,调音件系结的琴弦,撑起琴弦的弦码、琴脚。属于弦乐器。
箜篌是一种音域宽阔,表现力丰富的民族乐器。近几年,已有几种不同结构型式的箜篌被用在大型歌舞演奏会中,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但是,由于两支手不能交替进行拨弦,无法充分发挥双手的演奏功能,利用这些箜篌演奏大型复杂乐曲的适应能力较差。
针对已有箜篌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弦灵敏、音准,可充分发挥双手演奏功能,即两手可轮换采用相同的演奏技法,实施独奏、合奏、分奏及伴奏等多种演奏形式的卧箜篌。
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卧箜篌来实现上述的目的。
采用拱形共鸣箱,并且在其上逐个设置:
a、上、下叉不同的双叉形弦码;
b、弦码的叉腰部备有杆头伸入下叉口的挂弦金属竖杆;
c、在共鸣箱音板中部胶粘弦码座;
d、弦码脚以金属短轴铰接在相应码座上。
卧箜篌布弦时,将一端已系结在系弦轴的琴弦从弦码的上叉口绕过,环绕金属杆的伸入下叉口的杆头,再经上叉口转向系结在共鸣箱另一端的系弦轴上。采用此法,逐个将琴弦系牢。逐根布弦后,经过调音,便可进行演奏。
位于上音板中间的弦码,中分缠绕其上的一根弦为弦码两侧的两个同音弦。当按音阶顺序排列时,在弦码两侧构成两排同音高的弦列。
两排弦的击弦点,在弦码的两侧的10厘米处。压颤弦点距弦码一侧,其长度为的15-20厘米处。
卧箜篌的结构特征,使弦码两侧琴弦,即可弹拨,也可在其上作各种压颤的效果,成为两个独立的同音弦列。演奏者双手,可根据乐谱演奏的需要,轮换进行弹拨和压颤。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手专司拨弦,另手只能压颤的传统演奏方法。协调的双手,可演奏出内容更丰富,音域更宽阔的曲调。本箜篌体积小巧,携带方便,音量大,造价低,便于推广使用。由于码座胶粘在音板上,使铰接其上的弦码不会因弦的振动而发生倾倒,窜动,从而产杂音。弦码上多次转向,并缠绕系结的琴弦,弹拨及压颤过程中,不会产生弦窜动现象,造成琴音失准。胶在音板上的码座,用金属短轴和弦码脚铰接在一起。码两侧弦交叉挂在弦码上,两弦振动,通过弦码传送到音板上,与共鸣箱产生谐振。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卧箜篌的主视图,图2是卧箜篌的俯视图,图3是双叉形弦码布置时的相互位置示意图,图4是瘦码脚的双叉形弦码结构示意图,图5是瘦码脚的侧视图,图6是码脚带水平通孔的胖码脚结构示意图,图7是其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技术特征。
弦的固定件——系弦轴(4)布置在拱形共鸣箱(3)的两端。共鸣箱(3)的音板中部,设置码脚和胶粘在音板的码座(12)相铰接,上、下叉口(8)和(10)不同的双叉形弦码(2)。弦码的叉腰部备有杆头伸入下叉口的金属竖杆(9)。为了缩短弦间距,以及保持弦码位于拱形共鸣箱音板中线,采用瘦码脚穿过胖码脚水平通孔后再和相应码座铰接的布置方式。如果在上叉口底设置一水平金属杆(7),使琴弦经其上拆转,不但可减少演奏时琴弦的磨损,也使琴弦对共鸣箱振颤传导效果更好。(5)是拱式平卧共鸣箱的琴脚,(6)是琴脚下的调整装置,(1)是琴弦。
本实施例中,瘦码脚穿过胖码脚水平通孔,再和相应码座铰接的布置方式,缩短了弦距,使得两手可实现八度越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其华,未经韩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3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物蛋白水解物撕碎机
- 下一篇:燃油喷嘴移动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