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泥浓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14175.9 | 申请日: | 199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74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27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祥清 |
主分类号: | B01D25/02 | 分类号: | B01D25/02;B01D29/52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273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净化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煤泥水的净化并提取煤泥的设备。
现有技术中对含煤泥水多采取沉淀法净化,并提取煤泥,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滤除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施加压渗透的设备以提高煤泥的过滤提取效率。
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支架、进污水管、排水管、煤泥排卸导管和卸泥阀,其特征是:罐体上盖设有安装孔,在上盖的上端面与安装孔相对应处固联着由联接板、与联接板下端面固联的压板、位于两块压板间的隔板组和压紧在隔板组与压板间的过滤层共同构成的过滤装置,在联接板上还设有下端探入隔板组中的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基础部件的罐体,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可制成单体结构,亦可制成一组多容腔的并体结构。
过滤层的选材范围很广,各种布类、泡沫塑料、金属网等等,当选用高棉厚帆布与涤纶布复合,或选用高棉厚帆布或涤纶布与泡沫塑料复合作为过滤层时,可有效地提高煤泥滤出率及污水净化效率。
说明书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说明书附图2是附图1的左侧视图;
说明书附图3是附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1-出水管,2-联接板,3-进污水管,4-罐体,5-支架,6-排水管,7-卸泥阀,8-螺栓,9-上盖板,10-压板,11-过滤层,12-隔板。
如图所示:罐体(4)是本实用新型的基础部件,根据需要,单体式罐体的上部可制成圆柱体或长方体;并体式罐体的上部即可制成长方体,亦可制成相邻圆柱体部分叠加的结构形式,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形体。罐体(4)的下部与其上部相对应,制成棱锥或圆锥体,煤泥排卸导管位于锥体最下方,锥体(4)通过支架(5)固定在地面或固联在矿车底盘上。在罐体(4)的顶部有一带有至少一只安装孔的上盖板(9),在上盖板(9)的上端面与安装孔相对应处安装着联联接板(2),在联接板(2)的底面上联固着至少一只过滤盒。每只过滤盒包括设有均布透孔的或框架式结构的压板(10)2块,安置在两压板之间的一组顺序排列的相互有一定间距的并与压板(10)垂直的隔板(12)。隔板(12)上均布着透孔。过滤层(11)位于压板内端面与隔板侧边间,过滤层(11)可选用编织细密的金属丝网,也可选用纤维编织品以及其他公知的过滤材料制成。实践证明,当选用高棉厚帆布或泡沫塑料与涤纶布复合,作为过滤体时,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每组隔板(12)中,一般设置两根出水管(1)(见附图2),两根出水管(1)在罐体(4)外汇合为一根管道并与排水管(6)相联通。
为了便于过滤装置的加工与安装,在每只罐体(4)中一般设置多组过滤装置,即:使多块联接板(2)在上盖板(9)上顺序排列,每块联接板的底面有至少一只过滤盒。
进污水管(3)安装在罐体(4)的一侧。进污水管(3)与罐体(4)之间的连接管穿过罐体(4)一侧壁后其管口位置应与每组隔板的位置相互错开。
工作中,将进污水管(1)与污水排放泵接通,开启泵后,含有煤粉及其他杂质的煤泥水由进污水管(3)经连接管泵入罐体(4)由于罐体(4)下部煤泥排卸导管上的卸泥阀(7)关闭整个罐体呈半封闭状态,因此,在水压作用下,水流必经压板(10)上的孔,渗透到过滤层(11)内部由隔板(12)组成的各容水腔中。在此过程中,煤粉、岩粉等被过滤层阻隔而沉积在罐体(4)的下部被“浓缩”成煤泥。当煤泥积聚到规定量值时,打开卸泥阀将其经煤泥排卸导管和卸泥阀排到规定的装置中,而滤后的清水则经出水管(1)进入排水管(6)导出罐体外。
经过一段工作时间后,过滤层外表面将粘附一定数量的污泥,此时可利用出水管(1)接入反向流动的高压气体或清水将过滤层的表面粘附物冲刷掉,以保证滤集煤泥效率。
根据工作条件,即可将进污水管(3)和排水管(6)的一端利用法兰盘和封盖密闭,实现单组罐体(4)的独立作业,亦可将几组罐体通过排水管(6)和进污水管(3)的法兰盘相互并联起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煤泥水滤除效率高,“浓缩”的煤泥便于进一步压滤,脱水,回收;同时,滤除煤泥后得到净化的水可作为工业用水重复使用,从而取得了消除污染、节约能源的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祥清,未经孔祥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4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鼓框与鼓皮框结合构造
- 下一篇:可调式螺纹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