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犁吸式水下清淤机无效
申请号: | 90214568.1 | 申请日: | 199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2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宜战;焦保林;钱渭彬;季金平;李战;常祝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地方国营泰兴渔业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2543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犁吸式 水下 清淤 | ||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是一种可广泛用于池塘、虾塘、沟道、码头等水下土方作业的工程机械装置——犁吸式水下清淤机。
已有技术如挖泥船,其形式有绞吸式、链斗式、抓扬式、铲斗式均有较复杂的传动机构,以致体积庞大,造价昂贵,不能被一般用户所接受,还有滑吸式水下清淤机,这种结构虽有体积小,造价低等特点,但因使用岸电即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水下故障难以排除。又如水力挖塘机组,该机组由一台泥浆泵、一台水泵以及若干管路构成,请参见CN892053070,它的作业方式是先抽干塘中的水,然后人工下塘操作水枪,进行清淤,劳动强度大而繁重,工作环境艰苦,更重要的是不能水下作业。从而水力挖塘机组的适应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进行水下土方作业的工程机械装置——犁吸式水下清淤机,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采用两台柴油机驱动,省去复杂的传动机构,适应性强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结构如附图所示。它包括动力船和输泥管二大部分。
动力船是由两只全封闭的浮体,通过横梁连接而成,动力船上设有吸排泥系统,该系统有犁吸头、吸泥管、泥浆泵、排泥管、中转架。犁吸头是通过拉杆与船体相接,在船行走时,犁吸头的犁刀破土造泥,泥浆泵吸进,通过输泥管和中转架实现定点连续排淤。动力船上还设有行驶装置和吸泥头升降机构,行驶装置主要有可变螺距螺旋浆和舵,前者是调节航速,后者是调节航的方向。犁吸头升降机构主要有蜗轮箱,它通过钢丝绳固定在犁吸头吊环上来控制犁吸头的升、降。动力船的动力靠两台柴油机提供,其中一台柴油机用来驱动泥浆泵,另一台柴油机用来驱动可变螺距螺旋浆。
犁吸头结构:左部设有浮箱,保证整个吸头不陷进淤泥避免吸头闷心,底部设有犁刀起破土造泥作用;中部设有阀门控制吸泥量;后前部设有格栅防止杂物入泵体;尾部设有集泥斗;上部设有角度调节板用来调节犁刀的破土最佳角度。
泥桨泵设在动力船前部,它的入口通过动力船下部的吸泥管与犁吸头相接,泥浆泵的出口通过排泥管与中转架相接。中转架由回转管、回转管支架组成,其中回转管主要是通过钢球、密封件装配在支承座上的,保证能作360°方向的连续旋转。
输泥管有软管和浮子,它通过抱箍连接而成,其一端安装在中转架的回转管上,另一端设在排淤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3是犁吸头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的1是泥浆泵、2是吸泥管、3是动力船、4是柴油机、5是拉杆、6是可变螺距螺旋浆、7是犁吸头、8是中转架、9是舵、10是回转管支架、11是回转管、12是排泥管、13是角铁架、14是横梁、15是吸头升、降机构蜗轮箱、16是浮箱、17是阀门、18是犁刀、19是格栅、20是集泥斗、21是吊环、22是角度调节板。
本装置省去了复杂的传动机构,采用柴油机驱动减少了发电、供电的配套设施,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结构显得简单,但非常合理,可在水下作业,使用显得也很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效益显著。可广泛适用于池塘、虾塘、沟道、码头等的水下清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地方国营泰兴渔业机械厂,未经地方国营泰兴渔业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45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