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雷达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4959.8 | 申请日: | 199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34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19 |
发明(设计)人: | 邹谋略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宁市无线电一厂 |
主分类号: | G08B25/14 | 分类号: | G08B25/1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遂宁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62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雷达 报警器 | ||
1、微波雷达报警器,包括探头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报警电路、电源电路及接收机构成,其特征在于:
(1)设置有功能扩展电路来自动控制启动机外负载;
(2)探头电路用微带结构的超高频管构成高频振荡电路,主探头上可并接多个副探头;
(3)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放大滤波电路、窗口比较电路、推动执行电路、盗情指示、断线指示、开机延时电路及监控范围调节电位器组成;
(4)报警电路由内报电路与无线电遥报电路构成;
(5)电源电路由抗干扰电源滤波器、整流滤波器、两级稳压电路、电子滤波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雷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探头电路用微带结构的超高频管G1与电容C1、电感L2、L3及其结电容构成三点式振荡电路,振荡频率900-1100MC、G1的基极接高频扼流圈L1,发射极交流接地,集电极接发射天线,发射天线为1/2波长的金属杆,引向器为小于1/2波长的金属杆,反射器为大于1/2波长的金属杆,引向器与反射器插在天线座上,用电阻R1、R2、R3调平超高频管G1的工作点,用高频扼流圈L4与电容C3组成低通滤波器,与发射天线相连,接三级管G2的基极,三级管G2与电阻R4、R5、R6、电容C4构成共发射极低频放大器,G2的集电极与主探头之间串联负载电阻R48与R7,并联耦合电容C5;副探头上串联恒流源I作负载,其信号输出线上串联一只耦合电容,副探头的其它电路结构与主探头相同,主探头上可并联多个副探头,各探头用双芯屏蔽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雷达报警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
(1)采用四运放集成块IC1组成放大滤波、窗口比较、推动执行电路,由集成块IC1的脚5、6、7与电阻R8-R13、电容C6-C8构成放大滤波电路,集成块IC1的脚8、9、10、12、13、14与二极管D1、D2、D3、电位器R14、电阻R15-R18、电容C9构成窗口比较电路,用电位器R14调节门限电压来调节监控范围,由集成块IC1的脚1、2、3与二极管D4、D7、电阻R22、R24、R25、R31、电容C14构成推动执行电路;
(2)采用发光二极管D10、电阻R21与窗口比较电路的二极管D1、D2的输出线相连接后接地构成盗情指示电路;
(3)用三级管G5、二极管D6、D8、发光二极管D9、电阻R27、R28、R30构成断线指示电路,二级管D8、电阻R29与三极管G5的基极串联,G5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6的输出端接集成块IC1的脚3,二极管D6与电阻R28串联后接三极管G5的集电极,电阻R30与二极管D9串联在三极管G5的集电极上,二极管D9的输出端接地;
(4)用三极管G6、二极管D5、电阻R23、R47与电容C12构成开机延时电路,三极管G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集成块IC1的脚3相连,基极接电阻R47,电容C12与电阻R23串接于集成块IC1的脚2,电容C12的负极与电阻R47并联后,经二极管D5反向接地,延时时间由电容C12的容量与二极管D5的反向阻值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雷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功能扩展电路 用三极管G13、电阻R39、继电器J、电容C30组成,电阻R39串联在集成块IC1的脚1的输出线上,三极管G13的基极接电阻R39,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继电器J的线包,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K4控制220V交流电源输出,自动控制启动500W内的机外负载,如大功率报警器或电铃或探照灯或电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宁市无线电一厂,未经遂宁市无线电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49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