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竹折叠椅无效
申请号: | 90215304.8 | 申请日: | 199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8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10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文家 |
主分类号: | A47C4/16 | 分类号: | A47C4/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椅。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折叠椅是用木材或钢材制造的。通常折叠椅的结构是:前椅脚与后椅脚直接用螺杆连接,两椅脚的连接点即为前后椅脚活动支点。在支点下面的两椅脚之间用连杆活动连接,随着座板向上翻起连杆会带动椅脚自动折叠。由于市场上现有的这两种折叠椅成本高,需要大量国家紧张的建设用材,而且钢折叠椅造成工艺复杂,容易生锈,因此很难在城乡大量推广。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结构折叠椅,它不仅制造方便、成本低,而且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材料。我国丰富的毛竹资源为制作折叠椅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来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前椅脚(12)上部、下部及后椅脚(13)中部各有一对紧固圈(1)、(2)、(3),在座板(11)后端二侧分别装有连接夹件(4),后椅脚的紧固夹圈(3)和座板(11)的连接夹件(4)之间由螺杆活动连接。两前椅脚(12)下部的紧固夹圈(2)之间有一横杆(9),当座板(11)处于水平位置时,它起支撑作用。座板(11)的连接夹件(4)有一根长柄(5),长柄(5)的一端有一个圆孔。将二端带有圆孔的连杆(6)一端与长柄(5)活动连接另一端套在横杆(9)之上。后椅脚(13)的上端和前椅脚(12)的中部用铰链(8)构成两椅脚活动的支点。前椅脚(12)的上部的紧固夹圈(1)与背靠板(10)的连接件(7)的连接也是可以活动的。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说明如下:
图1竹折叠椅立体图
图2折叠装置示意图
图3背靠板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4椅脚紧固夹圈
图5座板连接夹圈
图6连杆
图7背靠板连接件
1.前椅脚上部的紧固夹圈,2.前椅脚下部的紧固夹圈,3.后椅脚紧固夹圈,4.座板的连接夹件,5.长柄,6.连杆,7.背靠板连接件,8.铰链,9.横杆,10.背靠板,11.座板,12.前椅脚,13.后椅脚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四条双层竹片复合的椅脚由六只带有内螺孔的椅脚紧固夹圈紧固。紧固夹圈具有二个作用,一方面是用来紧固椅脚,使椅脚更加坚固,另一方面是用来与各部件的连接。每只椅脚紧固夹圈都有紧固螺杆和螺帽,为使紧固夹圈不至脱落螺杆必须进入竹片的盲孔内,孔深为15毫米-20毫米。六只紧固夹圈分别是前椅脚(12)上部的紧固夹圈(1)、前椅脚(12)下部的紧固夹圈(2)、后椅脚(13)的紧固夹件(3)各一对,它们的构造完全相同,如图4所示。现将各椅脚紧固夹圈的作用分别描述如下:1.用螺杆将背靠板(10)的连接件(7)活动连接于前椅脚(12)上部的紧固夹圈(1),如图3所示。2.由前椅脚(12)下部的紧固夹圈(2)、后椅脚(13)的紧固夹圈(3),座板(11)的连接夹件(4),连杆(6)及横杆(9)组成的折叠装置,其相互关系是:座板(11)的后端左右二侧安装带有长柄(5)的连接夹件(4),用螺杆把座板(11)的连接夹件(4)与后椅脚(13)的紧固夹圈(3)活动连接,构成座板(11)上下翻转的活动支点。二端带有螺纹的横杆(9)连接两前椅脚(12)下部的紧固夹圈(2),这里横杆(9)一方面有紧固的作用,另一面又有支撑座板(11)的作用。连杆(6)的两端各有一只圆孔,其一端与连接夹件(4)的长柄(5)活动连接,另一端套在横杆(9)之上。当座板(11)收起时连杆(5)带动后椅脚(13)自动折叠,折叠装置如图2所示。前椅脚(12)和后椅脚(13)的上端用铰链(8)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成本低,重量轻,制造方便,夏季使用光滑凉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文家,未经董文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53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压电动双用提水装置
- 下一篇:粘结剂涂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