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置式多级闪发蒸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15449.4 | 申请日: | 199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92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3/06 | 分类号: | B01D3/06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竺,金锁云 |
地址: | 2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置式 多级 蒸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多级闪发蒸馏装置,特别是一种立置式带有水封槽式喷淋元件的多级闪发蒸馏装置。
现有的多级闪发蒸馏装置均采用闪发级并列布置,即为卧置式,级间原液输送藉级间隔板的孔口,或设制闪发喷口;蒸馏水级间连通管采用长水封管,抽气连通管应用孔板调节级间压差。这种结构,为达到一定的闪发效率,需有足够的闪发流程和闪发空间;同时为保证蒸馏水质,闪发室也需有足够的高度和空间;因而这种多级闪发蒸馏装置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均很大。其装置中的长水封管的U型部分的高度要求大于级间压差的相应水柱高,尤其是在级数少压差大的闪发蒸馏装置中,其级间蒸馏水连通管显得格外笨重。在船舶上使用时,船舶的倾侧或摇摆,都会严重影响水封效果和蒸馏水的级间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多级闪发蒸馏装置,它能够改善闪发过程,简化级间输送,蒸馏水含盐量少,尺寸小、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装置中呈长方体形的用钢板焊制的各级闪发室呈叠装布置,即立置式,第一级闪发室的顶部设一长方形进水口,长方形进水口的下方有一长方体形的水封槽式闪发元件,元件中部设一隔板,将元件上部分隔成两个空间,两空间下部流通,保证流动无汽与水混合,水封槽也是用钢板焊制而成,水封槽的位置应偏于闪发室的一侧,在远离闪发室侧壁的水封槽的侧边上方设一狭长形的开口构成原液的喷淋口,即喷淋口相对闪发室侧壁,但保持必需的喷淋距离。与喷淋口相背的闪发室侧壁上方设一出汽道排送蒸汽。第一级闪发室的底板构成为第二级闪发室的顶板,第二级闪发室的结构和第一级闪发室相同,包括有进水口、水封槽式闪发元件、喷淋口、出汽道等。原液从第一级顶部长方形进水口经水封槽的狭长喷淋口呈抛物线状喷出,随之沿侧板流下至第一级闪发室底部,蒸汽在此过程中从原液内释出,并从闪发室的侧上方口孔送出,经分离器和冷凝器,凝结成蒸馏水以供应用。第一级闪发室的底部即为第二级顶部,第二级闪发室的结构与功能同上,依次叠装构成所需的立置式多级闪发蒸馏装置。这种带水封槽式喷淋元件的装置,喷口前的流阻和闪发过程的流阻极小,液位位能与级间的压差在喷口处能有效地转换成为水流的动能,原液流过狭长喷淋口后,成为薄膜状细流,由于强烈湍流而呈抛物线下降,自由表面增加,传热效率高,达到温度平衡所需的闪发流程长度大为缩短,以致闪发过程能在很小的级容积内趋于平衡,使装置的尺寸与重量都有明显的减小。同时,其汽水分离也具有良好的独特的机理,即蒸汽从原液中释出时,夹带的微滴被引向盐水空间,蒸汽与盐水反向流动,藉离心力分散微滴,藉重力分离盐水,因而蒸汽带湿量小,即蒸馏水含盐量少。装置结构中仅设蒸馏水连通管,不再有级间抽气连通管和简化了U形水封长管,也减小了装置的尺寸与重量。这种结构在海水淡化、高浓度苦咸水淡化和浓缩废液、回收溶液再利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在舰船上应用有更加良好的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置式多级闪发蒸馏装置。
参照图1,闪发室5、9、10、11等叠装构成立置式多级闪发蒸馏装置,闪发室呈长方体形用钢板焊制而成,闪发室5的顶部设一长方形进水口1,进水口1的下方有一钢板焊制的长方体形水封槽式闪发元件2,元件2中部上方有一隔板4,将元件2的上部分隔成两个空间,水自进水口1进入水封槽2,受隔板4阻档向下流动,然后绕过隔板4再向上流动,以防汽与水混合。元件2的位置应偏于闪发室的一侧,在远离闪发室5侧壁的元件2的侧边上方设一狭长形的开口构成原液的喷淋口3,即喷淋口3相对闪发室5侧壁,但保持原液有必需的喷淋距离,以保证闪发效果良好,与喷淋口3相背的闪发室5侧壁上方设一出汽道19,以输送原液中释出的蒸汽,蒸汽自出气道19经分离器16,冷凝器15,冷凝成蒸馏水,自抽水口13流向蒸馏水泵,空气自抽气口14流向抽气器。第一级闪发室5的底板7构成第二级闪发室9的顶板,底板7上的开口6为第二级闪发室9的进水口,其下方是水封槽式闪发元件8。第二级闪发室9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级闪发室5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相同,依次叠装成所需的立置式闪发蒸馏装置,并在最后一级闪发室的底部设一放水口12。各级冷凝器之间分别由蒸馏水连通管17和冷却水连通管1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5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