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加热消声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5609.8 | 申请日: | 199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64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昌;何品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贤机电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28C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机电工业管理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永兴 |
地址: | 20004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加热 消声 减震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管系中消声和减震装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利用蒸汽介质作直接或间接加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如浴室水箱,浴池,各种酸洗槽,电镀槽,纺织、印染、机电、化工、医药等工业的蒸汽加热设备等。由于动热能交换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噪声和震动,不仅影响职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还会损坏建筑物,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近年来,人们曾采用过多种形式的装置来进行消声和减震,如管式多孔型蒸汽加热器,但都未取得明显效果,而且使用寿命也不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和液体进行动热能交换时,具有消声减震功能的蒸汽加热消声减震器的新结构,以解决上述因使用蒸汽介质作直接或间接加热场合所造成的噪声和震动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将用来加热流体的蒸汽通过一喷管加速,继而将需加热的流体吸入引水混合管,最后通过扩压管将加热流体排出。具有三级消声减震系统的本实用新型产品,经实际使用验证有明显的消声减震效果。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喷管形状及工作过程示意图,图4为管子引入式结构的引水混合管的形状和工作过程示意图,图5为浸入式结构的引水混合管的形状和工作过程示意图,图6为扩压管的形状和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中1为喷管,2为引水混合管,3为扩压管,4为连接法兰。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蒸汽加热消声减震器由喷管1,引水混合管2和扩压管3组成。喷管1套入引水混合管2内,引水混合管2套入扩压管3内,通过可拆卸连接方法连成一体。喷管1为一个由不锈钢制成的喷管(图3),其前端(左方)通过法兰与蒸汽管道相连接,通入的蒸汽量可由前置的阀门进行调节和控制,蒸汽流经的流道可以是渐缩喷管,也可以是缩放型喷管,蒸汽经喷管1后其参数由原来的压力Po、比容Vo、速度Wo变为压力下降为Pp,比容绝热膨胀到Vp,速度猛增至Wp,蒸汽焓降转变为速度能,造成喷管出口处附近,也就是引入混合管2的进水口处的压力降低,在周围形成真空,将需加热流体吸入引水混合管2。引水混合管2(图4和图5)为一个用耐高温塑料注塑而成的零件,也可由金属浇铸而成。如果本实用新型产品是直接浸在池槽里使用,则就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引水混合管2则如图5所示,它的前部为一两端带法兰的圆柱筒,圆筒上开有进液孔,流体即由此孔进入引水混合管,如果本产品是装在管系中使用,不与被加热流体相接触,则在进液孔处注出连接法兰4(图4),通过法兰与管系相连,同样在进液孔前的管道也可设置阀门对进液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引水混合管的后部(右侧)为一锥形圆筒,从喷管来的高速汽流在引水混合管内与被引入的流体在封闭状态下,再一次进行压缩和混合及动热能交换,实现W型组合回路的稳流混合,因而消除了涡流现象,通过引入混合管2后的加热混合流体压力下降为P3,速度为W3。扩压管3(图3)也为一个由耐高温塑料注塑而成的零件,根据需要也可由金属制成,其外形为一圆柱,内腔有一U型凹槽,槽的外周有分布均匀的一排锥孔,与U型槽组成一W型稳流回路扩压系统,由引水混合管2来的高温流体经U形腔后,从多个锥孔中流出,流动速度逐渐降低为W4,消除了单孔扩压的冲击现象。
由于产品设计采用了新型结构,迫使汽液混合动热能交换全部在产品结构内部之间进行,不但降低了噪声和震动,同时使热能交换好后的高温水或液体在流入容器时,尚有一定速度,使其自动回流吸入,进行均匀循环加热,减少热雾热损失,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使用工况条件需要可形成一系列产品,与管系中的阀门,控制系统配套使用,还可进行调节和定量控制,用途极广,消声减震效果明显,据测试,噪音可降低A声级20分贝左右,C声级30分贝左右,由于用蒸汽加热引起的噪声和震动基本上可以消除,且整个池槽中的流体加热均匀,是目前理想的蒸汽加热消声减震新产品,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使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贤机电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贤机电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5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