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氧用的高效压差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6470.8 | 申请日: | 199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6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才;吴源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平沙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晓颖 |
地址: | 5191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氧用 高效 压差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有限水域应用的压差式增氧机的压差器。
目前国内生产使用的各类增氧装置,大致采用扰动式、压入式、吸入式等机械方式以扰动水表层达到增氧目的,普遍都存在增氧效果不够理想,耗能大、机体笨重等弱点。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出现了以美国水车为代表的压差式增氧装置,它是应用涡流原理制作,以螺旋浆作为压差器,通过螺旋桨的高速转动形成涡流,产生负压场,把大气吸入水下,在水体底层增氧。但该装置产生强大推力,容易使池底沉渣泛起,甚至把池底冲出洞来,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我国专利“压差式增氧机”(专利申请号89202050.4)是应用机翼原理制作的,该机使用机翼形的桨叶作压差器,避免了美国水车的强大冲力,且节能轻便,但由于机翼形压差器旋转时缺乏向下的推力,不能形成水体的循环流动,富氧水体未能有效地扩散出去,使增氧面积受到限制,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机翼形压差器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高效压差器,使其既能避免强大冲力,又能保持一定的推力,以利富氧水体的流动,达到增氧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桨毂和转叶,采用背部非对称凸起的桨叶作转叶,在转叶背部斜面上端及桨毂前开有数排微小的喷气孔,桨毂与转叶的空腔相通,转叶背部在下,转叶锐端切入水体,攻角在-(0°-20°)之间,前叶与后叶的攻角差值为|3°-5°|。转叶数量为2-6片,成对排列。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轻便、节能,供氧指标大于3Kg/马力·时较美国水车及压差式增氧机为高。由于转叶转动时能形成推力,可把气泡流束同水流一起推向前进,富氧的水体缓慢地在水中循环流动,增氧效果显著。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转叶的AB剖示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CD剖示图。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桨毂(3)的空腔(4)与转叶(1)的空腔(5)相通,转叶(1)背部在下,在转叶(1)背部斜面上端和桨毂(3)前端开有数排喷气孔(2)。将高效压差器(7)通过空心转轴(6)与发动机连接,即构成了增氧机。使用时,将压差器(7)伸入水中,开启发动机,空心转轴(6)带动压差器(7)沿锐端旋转,这便在转叶(1)翼背及桨毂(3)端部产生负压场,空气从空心转轴(6)上端的进气孔进入,经压差器(7)空腔从喷气孔(2)喷入水中,形成微气泡流束,同时,由于压差器(7)的转动,形成推力,把气泡流束一起推相前进,富氧的水体缓慢地在水体中循环移动,达到对养殖水体大面积增氧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平沙培训中心,未经珠海市平沙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6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