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文昌鱼有机玻璃封装放大标本无效
申请号: | 90216528.3 | 申请日: | 199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4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泓;何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渔民小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36 | 分类号: | G09B23/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昌鱼 有机玻璃 封装 放大 标本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封装标本和装饰艺术品。
教学用的文昌鱼标本均为有毒性。
传统封装标本一般采用两半球胶合,有毒,防腐剂会渗透出来,时间一久防腐剂挥发,防腐功能降低,且毒气液易渗出标本。通常采用单纯福马林固定液或同类保存液,导致文昌鱼很快变色、变硬,脊椎痕迹不易观察。已有的文昌鱼标本无放大功能,且只能放置于标本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昌鱼有机玻璃封装放大标本,外面无毒、无味,观察方便,安全,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包括文昌鱼和有机玻璃实心封装体。
所说的文昌鱼采用文昌鱼活体经麻醉处死、防腐固定处理而成。
所说的有机玻璃实心封装体采用一次性浇灌成形结构。其形状可以是椭圆半球体或球体或半球体等。还可以加设装饰盒。
与已有的文昌鱼标本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性浇灌成形实心封装,具有无毒、无味、安全、便于观察、保存期长、不变色、形体完整、形态如生等优点。能清楚地观察到文昌鱼“脊椎”痕迹,是研究生物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唯一生物原体。兼教具与工艺品为一体,适于教学、科研、观赏、珍藏。
图1为文昌鱼有机玻璃封装放大标本俯视图。
图2为文昌鱼有机玻璃封装放大标本侧视图。
图3为加设装饰盒的文昌鱼有机玻璃封装放大标本立体图。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文昌鱼〔1〕、有机玻璃实心封装体〔2〕和装饰盒〔3〕组成。
文昌鱼选用世界目前仅存的厦门列五店白氏文昌鱼活体,先进行麻醉处死,后经防腐固定、复色处理。对上述文昌鱼进行一次性有机玻璃浇灌成形,呈椭圆半球体实心封装。
所得到的放大标本可以将脊椎痕迹放大2~3倍。
标本可置于装饰盒内,装饰盒包括盒体、盒盖,盒盖最好为透明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渔民小学,未经厦门市渔民小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6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