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逆流排烟头无效
申请号: | 90216640.9 | 申请日: | 199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1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30 |
发明(设计)人: | 高鸿;王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鸿;王丽云 |
主分类号: | F24B1/191 | 分类号: | F24B1/191;F23J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流 烟头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炉灶燃烧排烟系统中。
炉灶烟囱在室外有逆风时,容易产生倒灌现象,影响燃烧,污染室内空气,并有可能造成煤气中毒,现有解决办法是烟囱口加三通,但效果不好。市场上有一种利用风力自动转向的烟囱口,可在风向稳定的情况下,较好地防止倒灌,但在风向经常突变的时候,由于转动有可能跟不上风向的突变,效果不很理想,而且转动件有可能因长期使用损坏,造成卡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活动部件,对各方向来风、突变风均有良好适应性,不倒灌防逆流,而且利用风力对烟囱中烟气形成一定抽吸作用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在烟囱出口处同轴套装一个筒状的排烟头,该排烟头的筒状外壳内,斜置固定一导流板,该板与轴向夹角α=20°~80°,导流板可为平板状,也可为折板状,即在前后两端有与轴向平行的平行段。外壳内壁与导流板两端留有间隙。排烟头通过直径D与烟囱为可拆装配合的安装套,套装在烟囱口上,安装套一个端面与导流板距离L=0.1~3D,其角度β=20°~90°。
排烟头外壳直径或对边距D1>D,在其前后端面边缘,可为向外扩张的喇叭状引流段,其角度θ=3°~60°。外壳上可开设一个或数个侧向出烟口,位于导流板及与安装套间隙的前面或后面。侧向出烟口外有挡风板,该板为弧型或折角型断面,面积大于侧向出烟口。还可设置气流分离尖缘,即在外壳上设凸起带,位于与侧向出风口边缘成一角度V=10°~90°的位置上,呈三角型,梯型或矩型,高为1%~20%D1。
防逆流排烟头外壳的基本横断面可以是圆型椭圆型,也可以是多边型的如三角型,矩型,六角型,八角型。
防逆流排烟头,可以是用金属薄板制成,也可以是用玻璃钢,纤维水泥,纤维菱镁土,纤维石膏,不燃纸,塑料制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状态做进一步说明。
图1 为第一实施方案的主视图;
图2 为沿Ⅰ-Ⅰ线的剖视图;
图3 为第二实施方案的主视图;
图4 为沿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
加长的安装套(1),将与烟囱的安装位置于外壳(2)以外,便于安装,另一端做成45°角,处于导流板(5)后方,安装套通过筋板(8)与圆型外壳联为一个整体,导流板(5)折板状,呈45°角挡在安装套前,当前方来风经导流板阻挡整流,气流不能进入安装套,而从导流板与外壳内壁的前后间隙流向后风口(10),在导流板两端形成最大风速,对烟囱内的烟气造成抽吸力,风速越大,吸力越强,喇叭口状外壳口可增加流入气流,增大吸力。前后间隙总面积为1/5至5倍烟囱内径面积。
背后来风时气流经过风口流向前风口(7),在导流板两端形成最大风速,对烟气有吸力,侧向出烟口(3)也可分流出烟。
在横向来风时,高速风将在排烟头前后两端形成涡流,有时影响排烟。外壳两端向外扩张的引流段(6),使吹到外壳上,沿轴向流动的气流向外斜射,在外壳端面与横向风相交,使涡流区偏离排烟头中心,保证烟气排出。另外烟还可从侧向出烟口排出,迎风面的侧向出烟口外的弧型挡风板(4),使吹到上面的风成为附壁射流,对侧向出烟口内的烟有吸力。背风向的侧向出烟口无控制时,可能产生倒灌,这是因为高速风的绕流可能成为超临界状态,气流分离点位于背风向,依风速而不同而变化,为了控制气流分离点,设置了分离尖缘(9),呈带状凸起,在分离尖缘处,气流将结束绕流,保证背风向的侧向出烟口处于气流绕阻后回流区内,不倒灌对排气头内烟气有可靠吸力。
处于与内向平行位置的侧向出烟口的情况是:由于外壳上的绕流气流,高速流过出烟口和挡风板之间的间隙,也对烟气有吸力。
斜向来风是上述状况的综合,也能保证不倒烟,有吸力。
图3图4为另一实施方案,附图标记所示的部位名称同图1图2,这一实施方案的结构与第一方案的区别是:六角型外壳(2),导流板(5)为平板状,两个侧向出烟口(3),挡风板(4)为折角型,工作状况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
当然防逆流排烟头的具体实施方案不限于以上两种,经过风扇模拟自然风和室外安装使用证实在8~9级风以下的各种风速风向情况下,(因条件限制更大风速没有试验),能保证烟囱出烟顺利,在较大风速中,能全风向保证对烟囱中的烟气有抽吸力,对突变风有良好适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鸿;王丽云,未经高鸿;王丽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6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力小麦滚压旋窝窝播机
- 下一篇: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