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信鸽打码计时钟无效
申请号: | 90216734.0 | 申请日: | 199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9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用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用才 |
主分类号: | G07C1/24 | 分类号: | G07C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信鸽 打码计 时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时器领域,特别是赛鸽时用于计算鸽子归舍时间的计时器。
信鸽比赛,是按其飞行所用时间长短来决出先后名次的,准确记录下信鸽实际归舍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内已有人先后研制出装鸽入钟笼(笼式)和装密码环入钟匣(环式)两类鸽钟,并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专利。如:专利号为8621028和申请号为87205919的计时器。上述现有鸽钟,普遍采用控制液晶电子表或石英钟的计时、电源电路技术,并以累计时方式实现的。由于其都存在一钟仅控制一只信鸽的计时,又不具备纸带打码记录时间的技术,故使用效率低、可靠性差。
国外鸽钟均采用装密码环入环盘或环链结构和顺计时方式,能用纸带打码记录6~30只信鸽归舍时间,但在欧洲,饲鸽者比赛时参送鸽一般多达百余只,一个鸽钟不够用,得备几个连用,每个鸽钟200-300美元,其费用相当可观。现有鸽钟还存在功能单一,无选择计时方法的余地,特别是环式鸽钟须先用专用工具给信鸽只只套橡皮环,对于会员众多的大协会来说,因工作量太大颇不受欢迎,因此,现有鸽钟缺乏广泛的实用性。
国内现有鸽钟如要在一钟一鸽技术特征上提高使用效率,相应得增加成本、加大体积,必不利于实施推广;国外鸽钟也因受装环部件(一环一孔)个数、体积和安装位置的限制,不易在原技术特征上成倍提高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公开一种一钟控制多只(可达上百只)信鸽的鸽钟,而且本鸽钟具有纸带记录信鸽归舍时间和羽条打码等十多种计时功能,从而大大增加了鸽钟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应用简单的机械计数、打字原理基础上,一是采用在计数器凸形反字数码轮与纸带之间设留一间隙,使用时置入信鸽羽条,以在纸带上打码的同时,照样也给归舍信鸽羽条打上同样模式时间数码的方法,取代信鸽装入钟笼;二是在打码端侧壳板上设留一书写窗口,使部分纸带外露,以放飞前在信鸽羽条上印盖密码,归舍后即抄写在纸带上,并在纸带另一端同时打上时间数码的方法,代替装密码环入钟匣;三是将橡皮或铝片密码环换成印有密码的不干胶胶带,放飞前粘贴到信鸽塑质脚环上,归舍后即揭下复粘贴到书写窗口内纸带上,也同时打码计时。
以上方法均可达到计时效能,并可组合使用,以提高计时成绩的可靠性,其连续记录鸽数的多少,仅与纸带长短和每次打码时纸带转过行程的宽窄有关,而加长纸带对鸽钟体积影响甚微,故可以大幅度地实现记录鸽数逾现有鸽钟效率之数倍乃至百倍。由于羽条打码、纸带书写和粘贴密码等本身就已具备一定的单独计时效能,附加装环机构后,可以此再变换成11种组合计时功能,加上走时机芯原本具备的一般计时功能,本实用新型共可达16种计时功能,可广泛适应不同国度和用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构成(参见图1至图6)由走时转换、拨码计数、上墨、打码、卷带、装环及环盘离合等主要机构和打码缺口、书写窗口、书写垫板、电源、外壳部分组成。其中,走时转换机构由机芯81、秒轮1、导体轮辐盘2、导体弹片3、电磁铁53、电池82、电源开关组成;拨码计数机构由电磁铁衔铁21、拨杆38、两齿拨件37、步进棘爪34、抬爪杠杆36、齿轮33、止回棘爪32、(秒码轮外)同步齿轮39、计数器和凸形反字码轮(或称码轮)28组成;上墨机构由按钮6、转换杠杆5、拉线41、墨辊26、摇杆29、升辊弹簧30、复位弹簧27组成;打码机构由打锤23、锤杆22、锤轴43、打码扭簧55、抬锤扭簧54、复位手轮44、止挡51、拐臂50、压挡52、按钮7组成;装环及环盘离合机构由环盘47、盘上凸挡18、触碰杠杆16、锁定弹销17、推进棘爪9、齿轮48、齿条49、复位弹簧45、止回棘爪46、止回棘槽57、盘外止档8组成;卷带机构由拉线杆42、拉线10、卷带杆11、推进棘爪12、复位扭簧85、棘轮带辊座14、止回棘爪15、卷带辊13、纸带19、放带辊40、辊箱35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用才,未经李用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6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