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层建筑灾难自救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7139.9 | 申请日: | 199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3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31 |
发明(设计)人: | 戴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加洪 |
主分类号: | A62B1/02 | 分类号: | A62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灾难 自救 | ||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在高层建筑发生灾难时,用于个人的自救装置,以逃离灾难的现场。
在城市中由于人口的过量增长,人们的居住只能向高层发展,在国外已有许多百层以上的摩天大楼,而国内,虽然高层建筑只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但是发展的势头却并不低而且层次越来越高。据消防部门透露,高层建筑火灾伤亡的人,90%以上是被困在高层建筑内无法逃离现场所造成的。因发生火灾时,楼梯、过道、电梯等成为巨大的烟囱,使遇难的人无路可走,而遭烟熏、窒息,直至束手待毙,所以高层建筑遇到灾难的自救已成为许多人研究的主题,虽然有许多的自救装置出现,但因成本高,使用效果欠佳,有一些装置还存在着目前无法解决的缺点,所以远不能大量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但又有效的高层建筑灾难自救器。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物体的摩擦公式:f=μN(其中f为摩擦力,单位为Kg,μ为摩擦系数,N为重量或压力,单位是Kg),而设计的一种在高层建筑中能逃离发生灾难现场的自救器。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该自救器包括外壳3上装有吊钩7,用以钩住窗框等物,内装有滑块5、滑轮4、摩擦块8、压簧9、复位拉簧6、钢丝索2等。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高层建筑中遇到火灾等其它灾难时,将该自救器的吊钩7钩住在窗外,(或者可直接将该自救器按装在窗外,)将自救器固定好后,手拉住吊环1,人即可从窗外向下跳。(该自救器的吊环可以做成腰带式,扣在腰上也同样可以使用。)当吊环受力,将力传送至钢丝索2上,因钢丝索是绕在滑轮4上,带动滑轮4转动,摩擦块8,为一方形,夹在外壳之间,所以只能产生轴向移动,而不能跟随滑轮一起转动,于是在滑轮4与摩擦块8之结合面上就产生了摩擦力f,因摩擦公式f=μN,在两物体之间,摩擦系数μ是常数,只是随着两相接触的物体不同而改变,对两块固定接触的物体来说μ是不变的。但根据公式可以改变N来实现f的改变,也就用增加滑轮4与摩擦块8的结合面的压力,来达到实现f(即摩擦力)的变化。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压簧9,将摩擦块8压紧在滑轮4的摩擦端面上,产生较大的力N,但因为人的重量是不同的,所以要使不同体重的人体下降的速度相同,即安全着地(一般来说,着地的未速度为5米/秒即为安全速度),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9.8米/秒2,所以要达到安全着地速度,只要使摩擦公式中N随着人体的重量增加而增大,在本实用新型中是这样实现的,在附图中可以看出,滑轮4的左端有一滑块5,在滑块5与外壳3的接触面均为相配合之斜面,当吊环1上受到力,将力通过钢丝索2传递到滑轮4上,这是的滑轮4虽然是旋转,但也同时有一个向下的力,滑块5中有一小孔套在滑轮的左端轴上,在向下的力的作用下,该滑块5也同时向下移动。由于外壳3上有一斜面与滑块5的斜面相配合,(斜面为对应垂直线20°)所以该滑块5就压迫滑轮4产生轴向移动,当滑块5受到向下的力越大(即人体重量的增大)则滑轮产生的轴向力也就越大,因滑轮4右端而与摩擦块8(不能转动)的左端面为一摩擦面,当滑轮4转动时,该摩擦面上就产生摩擦力,可使自由落体的力中有许多转化为摩擦力而消耗掉,就可使人体缓慢落地,而达到安全的目的。所以该实用新型的主要是根据公式f=μN中,利用斜面与滑块5来调节N的大小,使f随着N的的增大而增加,来实现该自救器的实用目的。
该实用新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当吊环1上无外力时,由于滑块5上只有复位拉簧6与外壳3的项端相连,在复位拉簧6的作用下,滑块5复位,产生的轴向压力则降到原来的状态,在滑轮4的右端,穿过外壳3的孔,加工的方榫,把与之配套的手柄套入摇动,钢丝索2就可重新绕到滑轮4上,就可再次使用,另外,该复位拉簧6还有一个作用,即可抵消一部分人体的重量,使该自救器内产生的摩擦力只能起到阻尼的作用,避免摩擦力无限增大使下降速度为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自救器包括外壳3、滑块5,滑轮4、摩擦块8、吊钩7、拉环1(为A3钢)、复位拉簧6、压簧9(为65Mn),钢丝索2(附合GB1102-74)等组成。吊钩7用于钩住窗框等物,或可取消吊钩,直接将外壳3按装在外墙上使用,为使滑轮4获得较大的轴向压力,外壳3上的与滑块5相配合之斜面为对应垂直线20°,在使用时只要将该自求器固定后,手拉住吊环1,人往下跳,即可以5米/秒的速度着地,就可逃离灾害现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加洪,未经戴加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7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