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脏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导管无效
申请号: | 90217440.1 | 申请日: | 199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1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友文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慧芳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脏 室间隔 缺损 修补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是一种非开胸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导管。
房、室间隔缺损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别占37.4%、23.1%,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为1:2-4。此先天性心脏病几十年来一直靠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整个手术首先将患者全麻后置于冰浴缸内,或在体外循环下机械降温,使体温下降到28-30℃,然后进行开胸、阻断心脏血流,由体外人工心肺机械装置代替心肺工作,随之才能切开心脏进行直视下修补术,将塑料补片与心脏缺损部位缝合。由于缝合材料为涤纶聚四氟乙稀或高压聚乙稀,在缝补过程中易出现由于缝线牵拉或针刺,而损伤心脏的传导部分。整个手术过程难度较大,技术复杂,手术时间长,且患者创伤重,所花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护理较困难,死亡率高达7%。该手术的设备昂贵,并需要一套较熟练的医务人员配合。因此,该手术仅在我国一些省级大医院才能进行,大大限制了这一手术的广泛普及和开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功能稳定,可靠,手术不需昂贵的体外人工心肺装置,不需开胸,不需缝合补片且患者痛苦少,创伤小,费用低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心脏房室间隔修补导管,包括注射器接口,密封塞等,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补片折叠存放于导管的头部,补片有二个片,二片间由连柱将其连成一体。补片的中心轴上设有螺纹孔或圆孔,其头部为盲端。导管的尾部有密封塞,密封塞的中心有一小孔,不锈钢丝由小孔内穿出。不锈钢丝的头部设有与补片螺纹孔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或在不锈钢丝的头部设有与圆孔相配合的球体,不锈钢丝的尾部设有把手。导管上分别设有导管开口及注射器接口。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心脏房、室间隔缺损部位的大小决定补片的直径,直径可在1.5-4cm之间。补片二片间的边缘部分设有连柱,连柱的位置,随补片直径大小来改变。
本实用新型由涤纶、高压聚乙稀、硅胶、聚四氟乙稀材料制成。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补片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补片左视图;
图中:1、补片 2、外螺纹 3、导管开口 4、导管 5、不锈钢丝 6、密封塞 7、把手 8、注射器接口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涤纶,无毒聚四氟乙稀、高压聚乙稀及硅胶材料制成。补片1折叠存放于导管4的头部。补片的直径为1.5-4cm范围,可根据心脏房,室间隔缺损部位的大小决定补片1的直径。补片1有二个片,二片间由连柱将其连成一体,连柱设在二片间的边缘部位,其位置随补片1的直径大小来改变。补片1的中心轴上设有头部为盲端的螺纹孔,导管4的尾部有密封塞6,密封塞6的中心有一小孔,不锈钢丝5由小孔内穿出。不锈钢丝5的头部设有外螺纹2与补片1中心轴上的螺纹孔配合连接,不锈钢丝5的的尾部设有把手7,为使手术测压、抽血、造影方便,导管4上分别设有导管开口3及注射器接口8。
使用本实用新型施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时,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经股静脉穿刺,将导管4送到心脏预定部位,注射器经注射器接口8注入照影剂确定位置,或在B超下确定位置后,导管4穿过心脏缺损部位到达左心房(室),缓慢推出补片的前一片,此时回拉导管,使补片的前一片与左心房(室)间隔之心内膜面贴紧,随后推出补片后一片,并使其与右心房(室)间隔的心内膜面贴紧,补片1的二片间的连柱将补片1与缺损部位边缘支撑固定,此时转动钢丝把手7使不锈钢丝5头部的外螺纹2与补片1中心轴上的螺纹孔脱离,退出不锈钢丝5和导管4后,整个手术过程结束。补片1需终身留置在体内,手术后3-4天左右,由于补片的刺激造成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渗出(纤维蛋白)进一步机化把补片同心房(室)肌连成一体,使其不会脱落下来,从此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功能稳定可靠等优点。手术不需开胸,低温麻醉,体外循环等。患者创伤小,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所需费用低。手术过程不需缝合补片,不会造成心脏传导部分损伤,术后易护理,并发症少。本实用新型不需构置昂贵的人工心肺装置,经短期培训即可在县级以上医院普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友文,未经李友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7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镜图象显示仪双通道光学接口装置
- 下一篇:起重作业安全计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