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点钞、结算机无效
申请号: | 90217782.6 | 申请日: | 1990-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2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甫;苏绍权;钱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电部第三十八研究所雷光科技实业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点钞 结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金登记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清点钞票、同时可进行各种结算业务的自动点钞、结算机。
目前普遍使用的点钞机,都是由捻钞、控钞、整理、传动及计数六部分组成。采用磨擦分张,并通过光电管产生计数脉冲信号,将所清点的钞票数进行数码显示。由于其计数电路采用较多的分立元件,结构繁杂,大大影响了其工作可靠性。这种点钞机存在的明显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将手工点钞改为机器清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它所具有的仅仅是点数的功能,对银行出纳人员所需进行的其它任何结算工作均无能为力。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出纳机,虽然能完成出纳人员的某些结算业务,但该出纳机与点钞机为完全独立的两种仪器,在一定程度上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点钞结算机,使其能够集点钞与结算功能于一身,并可通过各接口电路,分别与打印机、微机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各组成部分。
a、由捻钞、控制、整理、传动及计数电路组成的点钞部分。
b、由微处理器、存储器、数码显示,键盘、时钟电路以及接口电路组成的用于结算的微电脑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
所述的点钞部分计数电路由施密特触发电路接收光电管产生的计数脉冲,其输出信号作为将二--十进制计数、寄存、译码、驱动、LED显示功能集成一体的集成元件输入端信号,并由该集成元件输出相应于计数信号的八位并行数据信号。
所述的微电脑接口电路部分包括计数接口、微机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所述的计数接口采用八位并行接口,直接接收点钞部分计数电路输出的八位并行BCD码数据信号,并输出至微电脑电路数据总线。
所述的微机接口采用串行接口电路,在时钟信号控制下,产生串行收、发数据,该数据信号及微机控制信号均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转换为驱动能力较强的可用于远程通讯的电平信号。
所述的打印机接口采用并行接口电路,在打印机与微电脑电路间采用应答式实时处理,打印机的打印字符、数据由八D锁存器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包括有微处理器、存储器、时钟电路以及各接口电路的微电脑主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外侧板内部,其数码显示及键盘固定在壳体内侧板外部。
本实用新型由点钞部分的计数电路对所点钞票的张数进行显示,并由该计数电路输出相应的计数信号,经计数接口电路,输出至微电脑电路。在所设置的工作程序控制下,通过操作键盘,可由微电脑电路完成各种结算功能,并以数码显示,如显示所计钞票张数对应的金额数;显示各种卷别钞票的捆数、把数和叠数;进行分户处理;显示已接收的户数;显示已接收各用户的所有金额值;显示每用户分别接收的金额值;完成人工修改和人工查找。所述的各种显示均可通过打印机接口由打印机打印,并与微机联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点钞机与微电脑电路通过各接口电路有机结合,从而能够在点钞的同时,完成各种结算工作。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大大简化银行出纳人员的工作程序,减轻其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在其点钞部分的计数电路中,采用集成元件,较之现有技术中采用分立元件的点钞机计数电路,元件个数从四十五只左右减少到十只左右,不仅在电路结构上大大简化,而且其工作可靠性得以提高。
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微机接口电路中采用电平转换电路,使其具有了远程通讯能力。
4、本实用新型保持现有技术中点钞机的外形结构,仅在其壳体内侧板外部增设操作键盘和数码显示。整个仪器外形简单,内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灵活。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电脑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点钞部分计数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电脑电路与点钞部分计数接口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机接口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接口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号:
1、壳体,2、壳体外侧板,3、壳体内侧板,4、微电脑电路印刷板,5、计数显示,6、键盘,7、数码显示,8、微型打印机,9、20芯扁平电缆。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部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电部第三十八研究所雷光科技实业总公司,未经机电部第三十八研究所雷光科技实业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7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排尘吸尘器
- 下一篇:铝网电极高效臭氧放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