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式混合发生炉煤气炉无效
申请号: | 90218747.3 | 申请日: | 199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7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10 |
发明(设计)人: | 魏绍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绍武;张文富;敖祥昆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3L7/00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3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混合 发生炉煤气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燃煤式混合发生炉煤气炉灶,属机械工程类家用加热炉。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使用以煤为燃料的炉灶,其共同点在于直接利用煤燃烧而获取热量。因此,热效率低、煤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多年来,有关部门对此问题非常关注,开发了多种型号的节能炉灶,中国专利CN892180420U、CN87212850U、CN892125772U也分别提出了强化燃烧的各种方案,但始终没有解决使煤完全气化燃烧,大幅度提高热效率和消除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型美观、能使煤完全气化为混合发生炉煤气引出炉外燃烧,煤气发生量可以调节,热效率极高、消除烟气污染,一次生火后即可封火保温连续使用,适于家庭、餐馆、食堂用的新型加热炉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结构完成的:在炉体底部装有一台风机和一个铲斗式密封清灰门,铲斗式密封清灰门可方便地清除炉灰和防止风机鼓入的空气从清灰门泄漏。在炉体下部装有由蒸发管、上升管、下降管、蓄汽包、加水口、调压阀、蒸汽输出管和喷咀相接的集气管组成的恒压恒量蒸汽发生装置,其中蒸发管盘绕在炉体下部成螺旋状上升,在炉体中下部内侧安装有数个喷咀,成圆周状分布,在炉体上部装有一个双层消烟加煤口,其夹层处与烟囱相通,在炉体中上部开有数个孔,煤气储气管直接与炉体中上部的孔相接,每个煤气储气管接可调大气式平面混合烧嘴,集气罩与烟囱连通,在烟囱上套有余热水套。
制取混合发生炉煤气的炉体(1)由燃烧带(2)气化带(3)及预热带(4)组成。风机(5)鼓入炉底的空气,经燃烧带(2)与煤接触燃烧,向气化带(3)提供维持气化反应所需热量和气化所需CO2气源。气化带(3)与燃烧带(2)的界面处设置有蒸气供给喷咀(6)。蒸气经喷咀(6)进入炉内与来自燃烧带的高温CO2一道进入呈炽热状态的煤层气化带(3)发生气化反应。连续产生含有CO和H2的混合发生炉煤气,经煤气储气管(7)排出,通过烧咀(8)点燃燃烧。经预热带(4)上部的加煤口(9)加入的煤,在预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气及挥发份(烟气),只能沿预热带向下、穿过炽热的气化带上部,发生气化和裂解反应,同样生成CO和H2,经煤气储气管(7)排出,通过燃烧咀点燃燃烧。
燃烧带(2)燃烧完全后所余下的炉灰由炉篦下排出。气化带(3)所剩余尚未气化完的碳块,下移补充燃烧带(2)所需的燃料。预热带(4)中预热碳化后的煤,又补充气化带所需用的碳。如此往复,由气化带(3)可连续取得混合发生炉煤气。燃烧带(2)所产生的热量,被充分用于维持气化、预热和制取蒸汽。因此,热效率极高。
恒压、恒量蒸汽发生装置,由缠绕在燃烧带(2)外壁上的蒸发管(10)及上升管(11)、下降管(12)、汽包(13)、具有软化水功能的加水口(14)、恒压装置(15)、蒸汽出管(16)及与喷咀(6)相接的集气管(17)组成。
利用燃烧带(2)外壁余热,使经下降管进入蒸发管(10)的水蒸发,水蒸汽通过上升管(11)进入气包(13)形成一定的蒸汽压。由于喷咀(6)的截面积一定,进入炉膛气化用的蒸汽量,取决于汽包产生的蒸汽压与炉膛内压力之差。而汽包内蒸汽压则是通过可调式恒压装置(15)来选择,产生的蒸汽进入环绕预热炉膛外壁的集气管(17),利用余热进一步干燥后压入炉内与碳反应气化。
该装置所选择的汽包压力,可与所需的煤气量、鼓入风量相适,作调节,获得气化所需适量稳定的蒸汽。
铲斗式密封灰门(18)。该装置设在炉底,具有储积燃烧后由炉篦下落的炉灰和防止鼓入炉底的有压风外泄的功能。停风清灰时,仅需将其抽出,即可将炉灰铲除,使用简单方便。
可调大气式平面混合烧咀(8),利用煤气喷射作用产生的负压,将空气吸入,煤气与空气混合后流向烧口,点火燃烧。烧咀的能量与炉子的发生气量相匹配,并可按用户所需调节火焰或关闭煤气。
双层消烟式加煤口(9)。该装置具备在加煤时短期内使预热带(4)中逸出的烟气,由烟囱(21)排出。而且能使封火保温阶段、维持炉内微量煤燃烧产生的烟气,由烟囱排出。
消烟、节能、安全的废气排放装置。由捕集罩(19)、余热水套(20)和烟囱构成。燃烧过程中由烧咀处、加煤口逸出的高温废气和封火保温过程中可能会逸出微量烟气,经捕集罩、余热水套进行热交换后,通过烟囱外排,并能提供适量的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绍武;张文富;敖祥昆,未经魏绍武;张文富;敖祥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8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