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硅直流控制断相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219677.4 | 申请日: | 199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43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12 |
发明(设计)人: | 邢义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义满 |
主分类号: | H02H7/09 | 分类号: | H02H7/09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张扬生 |
地址: | 115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硅 直流 控制 保护装置 | ||
可控硅直流控制断相保护装置是一种电动机断相保护器,适用于三相负载,特别是三相交流电动机断相保护。
目前所使用的三相交流电动机断相保护装置,尽管形式多样,结构不一,其基本电路原理都是将断相信号通过热继电器或信号继电器二次控制交流接触器,对电动机实现断相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必然会降低灵敏度和可靠性。经检索国内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三相电动机电子保护器”申请号为88206115.1。虽然采用可控硅一次控制断相保护方式,其缺点是当电动机有一相断路后,触发电路串联谐振阻尼过长,灵敏度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控硅直流控制断相保护装置,利用可控硅串控整流,将三相交流电输入,转换为直流电输出,交流接触器吸引线圈串接于直流回路中,进而控制交流接触器直流运行控制,可节电70K,三相电机有任何一相断路时,可在0.5秒钟内阻断吸引线圈供电回路电流,从而切断电机电源,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控硅直流控制断相保护装置外形结构图。
图2是该保护装置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和工作原理:
可控硅直流控制断相保护装置(见图1),他包括机壳H,机壳正面有起动按钮QA,停止按钮TA,上部有三相交流输入接线端1、2、3,下部有“+、-”输出端,三线交流输入接线端1、2、3与线路板(图)的A、B、C相连接,他的电路(见图2)由可控硅SCR、硅二级管D、变压器B’、电容C、电阻R1、R2和交流接触器CJ等元件组成,可控硅主回路的交流电压由A、C提供,交流接触器CJ的吸引线圈串接于直流输出端的“+、-”极的回路中,进而控制交流接触直流控制,在直流“+、-”极间并联有硅二级管D,变压器的初级电压取自B、C相,变压器带中心抽头次级绕组与电容C、电阻R1、R2构成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通过按钮QA、TA接在可控硅控制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按下起动按钮QA接通,使R1阻值减小,可控硅SCR导通角增大,直流输出电压增高,CJ吸合,主触点接通电动机电源,完成了起动过程,此时,CJ磁路磁阻变小,吸引线圈激磁电流增大,如不及时减小可控硅输出直流电压,吸引线圈将过电流损坏,这时QA放开后自动断开,R1阻值增大,可控硅导通角减小,直流电压输出降低,CJ处于吸持状态。按下停止按钮TA,可控硅无触发电压而阻断,CJ无直流输入释放,切断电动机电源,完成了直流控制运行。
本实用新型直流控制与断相保护为同一个可控硅元件,三相电机A、B、C正常供电时,可控硅有输出;A、B、C三相中有任何一相断路时,可控硅均失去导通条件而阻断,CJ因无直流电输出而释放,切断电动机电源,达到断相保护一次控制,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和可靠性。
可控硅SCR和硅二级管D选用5A/1000V,电容C选用10μF/60V,R1选用100Ω,R2选用120Ω,变压器B′设计为380V/(5+5)V容量50A。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比较其优点是:由于采用交流电输入转换为直流电输出,交流接触器吸引线圈串接于直流回路中,控制交流接触器直流运行控制可节电70%,三相电机有任何一相断时,可在0.5秒钟内阻断,吸引线圈供电,从而切断电机电源,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由于控制与保护是用同一个可控硅元件,设计成一体结构,降低成本,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噪音小,寿命长,接线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义满,未经邢义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96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换机夹双刀片剃须刀
- 下一篇:直连式双限位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