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无效
申请号: | 90221120.X | 申请日: | 199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1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秉业;彭剑;卢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13/12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秀珍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交叉 轧制 轧机 | ||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为板带钢轧制技术。
交叉轧制是一种新型的板型和横向厚度差控制方法,对称交叉轧制在60年代开始用于轧制钢铁材料,当时由于存在一些问题一直到86年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齐克敏,汪祥能译的用于热带钢凸度控制的成对交叉轧辊轧机的研究,1987年发表在世界塑性材料加工最新技术上,又如大森舜二等从,パP,ヮロス压延机の负荷特性の解析,1987年发表在塑性と加工上。但这都属于对称交叉轧制。这种对称交叉轧制虽然比平行轧制有许多优点,随着轧制技术的发展,还不能满足要求,尚存在一些问题,例交叉角一般是固定不能连续调节,因此不易找到最佳轧制的交叉角。另外对称交叉轧制的交叉点位于两个轧辊的中心,为了要保持对称,轧辊两端要同时作等距离位移,因此造成传动侧的接轴与轧机联接结构复杂,传动力矩增大,能耗大。
本实用新型发明创造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尚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非对称交叉轧制的轧机。
本实用新型发明创造的基本点是,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两个轧辊(1)的交叉点(2)移到轧机的传动侧(3),见图3。两个轧辊(1)既交叉又倾斜,在操作侧(4)装有调节装置(见图1、2),用以调节交叉角θ(5)的大小,以达到连续可调找到最佳角度的目的。
附图:
图1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结构示意图。
图2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轧辊及交叉角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3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两个轧辊相交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结构情况。
非对称交叉轧制是发明者在生产实际中从力学的观点提出来的,从而提高轧制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该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它由机架(6),轧辊(1),轴承座(7),压下螺丝(8),平衡装置(9)组成的(见图1、2)。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两个轧辊(1)的交叉点(2)移到轧机传动侧(3)压下螺丝轴线位置上(10),两个轧辊(1)既交叉又倾斜,其交叉角θ(5)一般在大于0度,小于、等于6度之间。在操作侧(4)两个轧辊(1)的一端装有交叉角的调节装置,该装置放在机架(6)的窗口(11)内,它由轧机的轴承座(7),两个楔块(12),螺杆(13),螺帽(14)组成。轴承座(7)与窗口(11)内壁接触面为圆柱面(15),轴承座(7)可以自由转动,其轴向固定由盖在上面的压板(16)和压下螺丝(8)固定。轴承座(7)的两侧安放楔块(12),楔块(12)由盖在轴承座(7)上的压板(16)及螺杆(13),螺帽(14)固定。楔块的倾斜角度满足自锁条件。两个楔块(12)通过螺杆(13)和螺帽(14)实现进给。通过两个楔块(12)的前进,后退实现两个轧辊(1)的偏转和交叉,从而使交叉角θ(5)连续可调,同时也解决轴向窜动问题。在传动侧(3)的轴承座(7)圆柱面(15)与机架(6)相接,以保证交叉点(2)固定在传动侧(3)压下螺丝轴线位置(10)上。传动侧(3)圆柱面轴承座(7)比操作侧(4)圆住面轴承座(7)大。
本发明创造的非交叉轧制轧机结构合理,轧制交叉角(5)连续可调,也解决了轴向窜动问题,轧制压力降低,轧辊(1)磨损减少,提高轧辊(1)的使用寿命,横向厚度精度提高,而且降低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11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